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新航路开辟前,欧洲人迫切地寻找黄金从根本上反映了:
| A.黄金是欧洲人解决商业危机的主要途径 |
| B.掠夺黄金是新航路开辟的唯一动力 |
| C.《马可•波罗行纪》对欧洲人的强大影响 |
| D.商品经济对掠夺财富加速积累的需求 |
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 A.欧洲/发现 美洲/文明相遇 全球史观、侵犯 |
B.欧洲/文明相遇 美洲/侵犯 全球史观/发现 |
| C.欧洲/侵犯 美洲/发现 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 D.欧洲/发现 美洲/侵犯 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写道,研究世界历史“就如一位栖身月球的观察者从整体上对我们所在的星球进行考察时形成的观点,因而与居住在伦敦或巴黎、北京和新德里的观察者的观点迥然不同”。斯塔夫里阿诺斯此处所强调的是,研究世界历史应
| A.突出对于各国历史的研究 | B.超越地区和民族的界限 |
| C.特别关注东方民族的历史 | D.侧重对大国历史的考察 |
历史学家通过对甲骨文的研究,能够了解到商代社会的一些情况;通过对《清明上河图》的分析,也能够了解到北宋年间东京汴河沿岸商业的繁荣景象。由此可见,人们对历史的思考和总结,其主要依据是
| A.历史学家的分析和思考 | B.当时的客观事物 |
| C.各种历史教科书 | D.各种历史文物 |
读下图:“大麦穗、大玉米,运到北京去见毛主席”,它反映的是
| A.土地改革运动 | B.农业合作化运动 |
| C.“大跃进”运动 | D.“人民公社化”运动 |
下图为建国后某一时期“主要工业生产指标”图,导致这些指标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大跃进运动的开展,造成工业片面发展 | B.“一五”计划实施,重工业发展迅速 |
| C.实行政企分开,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 |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促进经济高速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