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历史研究中,由于立场和观点的差异,对历史事件的解释往往会有不同,如关于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这一事件:过去,欧洲人总以欧洲为中心来理解,美洲土著则立足自身看问题;在当今全球史观的引导下,人们又有了新的认识。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
A.欧洲/发现,美洲/文明相遇,全球史观/侵犯 |
B.欧洲/文明相同,美洲/发现,全球史观/侵犯 |
C.欧洲/侵犯,美洲/发现,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D.欧洲/发现,美洲/侵犯,全球史观/文明相遇 |
下表反映出的近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星
1895年 |
1913年 |
增长 |
货物性质 |
|
中国进口 |
1.7亿 |
5.7亿 |
3.3倍 |
生活消费品占85%,生产资料占15% |
中国出口 |
0.28% |
1.66亿 |
8倍 |
农产品、手工业产品占96%,工业品占4% |
A.中国民族工业两次发展都是外向型的 |
B.中国沦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利用了大量外资 |
D.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对中国民族工业进行压制 |
下表反映了英国业人口的变化,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年份 |
1840 |
1870 |
1900 |
1920 |
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
22 |
14.8 |
8.4 |
7.1 |
A.工业化 | B.殖民战争 |
C.资产阶级革命 | D.第一次世界大战 |
斯塔里夫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苏联的)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因此,原先的怀疑态度转变为真正的兴趣,有时转变为模仿。”当时的“模仿”主要是指
A.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 B.人民资本主义的推行 |
C.社会福利制度的建立 | D.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 |
就苏联改革,有人评述说:“赫鲁晓夫把苏联改乱了,勃列日涅夫把苏联改死了,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说“戈尔巴乔夫把苏联改垮了”的主要论据可能因为
A.没有在经济领域进行消除斯大林模式弊端的改革 |
B.与美国进行激烈的军备竞赛加剧了国内的经济危机 |
C.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将改革引向了歧途 |
D.缺乏丰富的从政经验、灵活的应对政策,个人独断专行 |
票证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见证与缩影,也是社会发展或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图1到图2票证的变化反映了
A.由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 |
B.社会主义所有制形式发生了根本变化 |
C.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逐渐分离 |
D.国家逐渐放松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