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16分)
【甲】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乙】黄子履庄①,少聪颖,读书不数过,即能背诵。尤喜出新意,作诸技巧。七八岁时。尝背塾师,暗窃匠氏刀锥,凿木人长寸许,置案上能自行走,手足皆自动,观者异以为神。
所制亦多,予不能悉记。……作木狗,置门侧,卷卧如常,唯人入户,触机②则立吠③不止。吠之声与真无二,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作木鸟,置竹笼中,能自跳舞飞鸣,鸣如画眉,凄越可听。……所作之奇俱如此,不能悉载。 节选自《虞初新志 黄履庄传》
注:①黄子履庄:即黄履庄,清代顺治、康熙年间人。 ②机:机关。 ③吠(fèi):狗叫。解释下列划线字在句中的意思。(4分)
①诎右臂支船( ) ②尝贻余核舟一( )
③凿木人长寸许( ) ④予不能悉记 ( )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②虽黠者不能辨其为真与伪也 下列划线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不以木为之者(《活板》) |
B.佛印绝类弥勒(《核舟记》)哀转久绝(《三峡》) |
C.其人视端容寂(《核舟记》)其印自落,殊不沾污(《活板》) |
D.持就火炀之(《活板》)瞬息可就(《活板》) |
甲文中王叔远的技艺甚高,可用文中的“ ”一词来概括。
乙文介绍黄履庄小时候“作诸技巧”的一件事是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共2分)。甲文中的王叔远和乙文中的黄履庄可谓能工巧匠。请结合选文的具体内容,谈谈两人的作品各有什么特点?(4分)
阅读《小石潭记》,完成问题。
①从小丘西行进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④从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小石潭记》是柳宗元系列山水游记《》之一,作者柳宗元文学成就突出,与韩愈、王安石、苏轼等人被称为“”。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悄怆幽邃().解释下列划线词。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犬牙差互()
③隶而从者()④斗折蛇行.把下列句子译成白话文。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上文第①—④段依次写了发现小潭、、和潭中气氛。
.作者初见小石潭的心情是“”,游览到最后,作者的心情起了变化:“”。(两条横线可填入原文句子),这种心情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17题。
【甲】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乙】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①。”如知其非义,斯②速已矣,何待来年?
【注释】①已:停止。②斯:就。、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余常于土墙凹凸处
(2)鞭数十
(3)驱之别院
(4)或告之曰、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文。
(1)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2)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保待来年?、乙文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三)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适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雌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失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夫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在括号中填写省略的内容。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解释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阡陌交通()便要还家()
无论交通()处处志之()、填空。
(1)成语“无人问津”出自本文中的一句;出自本文的另一个成
是,现在的常用义是。
(2)我给桃花源外的图景取的名字是。、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说说你的理解?
、翻译句子。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桃花源不过是作者虚构的一个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可能存在的。文中有些
地方已经做了暗示。请找出暗示桃花源是不存在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找出3处)
(四)课外文言文阅读
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不走乎?”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这篇短文后来形成一个成语,这个成语是:( )
.“虎求百兽而食之”中的“求”应解释为()
A.要求 | B.寻找 | C.追求 | D.哀求 |
.把“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一句译写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
A.今天儿子敢吃我,这是违背天帝的命令。 |
B.今天如果吃了我,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
C.如果您今天吃了我,这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
D.今天您儿子吃了我,这就违背了天帝的命令。 |
. 这则寓言的寓意是什么?
(三)、阅读《童趣》选段,完成17—20题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童趣》节选自,作者是,代文学家。
、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项为之强()作青云白鹤观()
尽为所吞( ) 鞭数十( )、请翻译下列语句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文中的作者,童年时对着蚊子徐喷以烟,让蚊子“冲烟而飞鸣”。从这一事例中,你感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有生活情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