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题破山寺后禅院》,完成下列题目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这首诗着眼于表现破山寺后禅院 的环境,诗的尾联写“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当中的“俱寂”与“钟磬音”并不矛盾原因是 。
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下列各题。
登幽州台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诗人登上幽州台远眺,产生了怎样的联想?由此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试赏析“悠悠”一词的表达效果。
古诗词鉴赏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1)下列对“沙场秋点兵”一句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2分)
A.这句诗描写了在秋风猎猎的沙场上阅兵的宏大场面,透漏出浓烈的战前气息。
B.这句诗只有五个字,却铿锵有力,突出了将士们满怀的豪情和昂扬的斗志。
C.一个“秋”字,点明了季节,给整个场面增添了肃杀之气。
D.“秋”既“愁”,流露出开战前夕生死未卜的忧伤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2分)
A.这首词描绘了闻角梦回、连营分炙、沙场点兵、克敌制胜等壮阔的场景,表达了词人誓要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
B.“醉里挑灯看剑”一句,连用几个富有特征性的动词,使得词人渴望早日奔赴杀敌战场的急切心情跃然纸上。
C.“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摹写了现实中战争的惊险场面,塑造了一位驰骋沙场、勇往直前的将军形象。
D.这首词将理想与现实相互照应,以“可怜白发生”作结,抒发了词人“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悲愤,读来令人扼腕叹息。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关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诗中的女子,为何会让君子“寤寐思服”?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2)本诗起句运用“兴”的手法托物寄意。请从学过的其它诗文中选取一例,并加以简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十五从军征
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
“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
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舂谷持作饭,采葵持作羹。
羹饭一时熟,不知饴阿谁。出门东向看,泪落沾我衣。
(1)“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中的“十五”“八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2)这首诗抒发了老翁怎样的心情?揭露了怎样的社会现状?
阅读诗句,完成后面各题。
诗句一: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
(《乡愁》)
诗句二: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是绯红的黎明正在喷薄;﹣﹣祖国啊!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1)依据示例,分析加点意向的内涵,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诗句 |
赏析 |
诗句一: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
作者借助“船票”这一意象,写出了与爱人的分隔与离别,抒发了作者无限的思乡愁绪。 |
诗句二: 我是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 |
借助“起跑线”这一意象,写出了祖国开始发展,充满了生机与希望,抒发了作者欣喜(激动、赞美等)之情。 |
(2)诗人常常借助具体的形象表达抽象的情感,请借鉴这种写法写几句话,表达对母校的“依依不舍”之情。(4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