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题目。
蜜蜂的“冬季俱乐部”
不知你注意到没有,从春季到秋末,在植物开花的季节,蜜蜂四处飞舞,天天忙碌不息。然而冬日里蜜蜂都到哪里去了?它们是怎样度过严冬的呢?
冬季是蜜蜂的休闲时期。蜜蜂是变温动物,没有冬眠的习性。作为个体,它无法维持必要的体温。寒冷的天气、蜂巢内的低温,对蜜蜂是不利的,因为它的体温会随着周围环境温度的改变而起伏。
一只蜜蜂无法度过严寒的冬天,一群蜜蜂则不同。智慧不凡的小蜜蜂想出了特殊的办法来抵御严寒。作为一个机制健全的社会自控群落,蜜蜂具有战严寒抗冰冻的整体实力,因为它们有自得其乐的“冬季俱乐部”。
“俱乐部”在每年初冬时节开始运作。当外界气温下降,巢内温度低到13℃时,蜜蜂们在巢内互相靠拢,以蜂王为中心抱成团,形成一个由蜜蜂的血肉之躯构筑的球体。温度越低结团越紧,使蜂团的表面积缩小,密度增加,防止降温过多。球体最外面的一层是工蜂,它们拼命地煽动着翅膀,像厚厚的衣服一样阻隔着外面的寒冷。在这样严严实实的“包裹”之下,里边的温度保持在13左右,舒适如春。据测量,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的温度最高仍可达到24℃左右。
为了抵御寒冷,产生更多的热量,蜜蜂只能加快新陈代谢。它们用多吃蜂蜜和加强运动来产生热量,以提高蜂巢内的温度。天气寒冷时,蜂球外表温度比球心低,此时在蜂球表面的蜜蜂向球心钻,而球心的蜜蜂则向外转移,不停歇地爬来爬去,经常与外面的工蜂交换岗位,如此反复换岗,从一定程度上也调节了蜂团的温度,使得蜜蜂家族安然度过寒冬。那么越冬结球期间它们又是怎样取食存放在蜂房中的蜜糖的呢?聪明的小蜜蜂自有妙法,它们不需解散球体,各自爬出取食,而是通过由外向内的互相传递得到食料。这样,外层的蜜蜂保持为一个动态稳定的隔热层,使里层的弟兄们免受风寒之苦。
蜜蜂的幼虫每天要接受“保姆”给予的1300多次喂食,从而获得了丰厚的热量。但幼虫无法在单个的巢房中独自越冬,为了使“育婴室”内的温度不低于35℃,工蜂以密集的聚会形式,结成严密的绝热层,以血肉之躯保全幼蜂免受严寒的侵袭。倘若如此这般还达不到升温的目的,工蜂就像抱窝鸡那样,振翅飞舞,使蜂房迅速升温,确保幼蜂的越冬安全。
蜜蜂正是依靠这“冬季俱乐部”来度过寒冷的冬天的。
——选自《自然科学》,有删改
为了产生更多的热量以抵御寒冷,蜜蜂须多吃蜂蜜,加强新陈代谢。除此之外,蜜蜂还有哪些办法来保持蜂团的温度?
“在这样严严实实的“包裹”之下,里边的温度保持在13℃左右,舒适如春。据测量,在最冷的时候,蜂球内的温度最高仍可达到24℃左右。”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联系上下文说说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作用。
如此反复换岗,从一定程度上也调节了蜂团的温度。
仔细阅读本文和下面的材料,谈谈蜜蜂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材料一)一群蜜蜂通常由一只蜂王、大批的工蜂和少量的雄蜂组成。它们的形态和职能各不相同,它们分工合作,互相依存,正像人类社会中的一个大家庭乃至一个国家一样。
(材料二)蜜蜂酿的蜜自己吃的很有限,每回割蜜,留下一点点,够它们吃就行了。它们从来不争,也不计较什么,还是继续劳动,继续酿蜜。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科普短文《天宫一号》,完成题目。(10分)
① 2011年9月29日21时16分,我国自主研制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升空,向空间站时代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② 在2010年的珠海航展上,被问及为何给中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命名为“天宫”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程师王菡表示,人们把住得最舒服的地方叫做宫殿,而将空间实验室命名为“天宫”,则是希望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能与宫殿一样舒适。天宫一号的名字还让人联想起古典名著《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此外,“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起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应该会很好地得到国人的共鸣。
③ 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长约9米,最大直径3.35米,重量约8.5吨,采用两舱组成结构,分别是实验舱和资源舱。实验舱本体分为前锥段、圆柱段和后锥段;密封的前锥段和圆柱段为航天员短期驻留提供在轨生活工作空间,可容纳3名航天员生活;后部非密封的后锥段安装再生生保设备;在前锥段前部还装有空间交会对接设备。资源舱则包括发动机和电源装置等,外部安置太阳翼,用于提供轨道与姿态控制、电力能源供应、热控环控。
④ 天宫一号的主要任务是作为空间交会对接目标,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验证天地往返运输飞船的性能和功能;突破航天员中期驻留、飞行器长期在轨自主飞行、再生式生保和货运飞船补加等关键技术,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安全的工作和生活;同时初步建立能够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试验平台。
⑤ 天宫一号在寿命、对接口等方面不同于其他空间站。首先,试验性空间站在轨寿命通常低于5年,而其他空间站可达5至10年,或者更长。其次,试验性空间站的规模较小,对接口也少,没有扩展能力。而其他空间站至少有2个对接口,能同时对接载人运输器、货物运输器或专用实验舱。三是试验性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次在轨时间较短,一般是几十天。而其他空间站上的航天员一次在轨时间大多为百天以上。
⑥ 天宫一号与国外试验性空间站在功能和用途方面有相似之处,但质量较小,约为8吨,而国外试验性空间站都为20吨级以上,因此称其为简易“空间实验室”更加合适。
选文第②~⑤段依次从哪四个方面介绍了天宫一号?(4分)

第⑤段中划线的“通常”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2 分)


第⑤段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⑴那盆昙花养了整整六年,仍是一点动静没有。年复一年,它无声无息地蛰伏着,除了枝条日甚一日的蓬勃,别无吐蕾开花的迹象。怜它好歹是个生命,不忍丢弃,只好把它请到阳台上去,找一个遮光避风的角落安置了,只在给别的盆花浇水时,捎带着用剩水敷衍它一下。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饥一餐饱一顿地,任其自生自灭。
⑵一个夏天的傍晚。我再次走上阳台,去给冬青浇水,然后弯下腰为冬青掰下了一片黄叶。忽然有一团鹅黄色的绒球,从冬青根部的墙角边钻出来,闪入了我的视线。我几乎被那团鸡蛋大小的绒球吓了一大跳:那不是绒球,而是一枝花苞——昙花的花苞,千真万确。
⑶昙花入室,大概是下午六点左右。它就放在房间中央的茶几上,天色一点点暗下来。那一枝鹅黄色的花苞渐渐变得明亮。晚七点多钟的时候,它忽然颤栗了一下,颤栗得那么强烈,以至于整盆花树都震动起来。就在那个瞬间里,闭合的花苞无声地裂开了一个圆形的缺口,喷吐出一股浓郁的香气,四散溅溢。它的花蕊是金黄色的,沾满了细密的颗粒,每一粒花粉都在传递着温馨呢喃的低语。那橄榄形的花苞渐渐变得蓬松而圆融,原先紧紧裹挟着花瓣的丝丝淡黄色的针状须茎,如同刺猬的毛发一根根耸立起来,然后慢慢向后仰去。在昙花整个开启的过程中,它们就像一把白色小伞的一根根精巧刚劲的伞骨,用尽了千百个日夜积蓄的气力,牵引着、支撑着那把小伞渐渐地舒张开来。
⑷现在它终于完完全全绽开了,它更像一位美妙绝伦的白衣少女,赤着脚从云中翩然而至。从音乐奏响的那一刻起,“她”便欣喜地抖开了素洁的衣裙,开始那一场舒缓而优雅的舞蹈。“她”知道这是自己多年来一直期盼的一次公开演出,只许成功,不能失败,虽然是初次登台,但是她的每一个动作都娴熟完美,昙花于千年岁月中修炼的道行,已给“她”注入了一个优秀舞者的遗传基因,使得“她”婀娜轻柔的舞姿带有一种动人心魄的绝美。
⑸这一场动人心弦的舞蹈,持续了两个多小时。“她”悄然无声地一边舞着,一边用自己身体内多年存储的精华,尽情演绎着生命的辉煌,挥洒着成功的芳香。
⑹ 盛开的昙花就那么静静地悬在枝头,像一帧被定格的胶片。
⑺但昙花的舞蹈并未就此结束。“她”忽然又颤动了一下,张开的手臂,渐渐向心口合抱;“她”用修长的指尖梳理着金发般的须毛,又将白色的裙衫一片片收拢;然后垂下“她”白皙的脖颈,向泥土缓缓地匍匐下去。
⑻“她”平静而庄严地做完这全套动作,大约用了三个小时——那是舞蹈的尾声中最后复位的表演。昙花的开放是舞蹈,闭合自然也是舞蹈。片片花瓣根根须毛,从张开到闭合,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她”用轻盈舒缓的舞姿最后一次阐释艺术和生命的真谛。
⑼我很久很久地凝望着它,满怀歉意地观赏着昙花从帷幕拉开、尽情绽放到舞台定格的全部过程。“昙花一现”那个带有贬义的古老词语,在这个偶然的夏夜里变成一种正在逝去的遥远回声,给予我新的启示。
⑽那个傍晚的阳台,那一场绝美的舞蹈中,我是唯一幸运的陪伴者。想起我多年来对昙花的冷落和敷衍,愧恨之情油然而生。此后,我将用清水和阳光守候那绿色的舞台,等待它明年再度巡回。
(选自《世纪经典散文》,有删改)
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中“瞬息”与“永恒”两个词的理解。

有人认为,本文主体部分描写的是昙花绽放的短暂生命历程,可第①段却写昙花整整六年“一点动静都没有”,我“心里早已断了盼它开花的念想”,显得偏题,你认为呢?请说说你的理解。

某班组织“作家与读者零距离”对话活动,假如你是张抗抗,如何回答学生的以下问题?
学生:本文第④段起,对昙花的指代由“它”变成了“她”,请问您是怎么考虑的?

本文通过一系列精美的细节描写,具体展现昙花绽放的详细过程,读来感人至深。请从第⑶或第⑺段中任选一处细节描写抄下来,完成下面的读书卡片。

读书卡片
题目
《瞬息与永恒的舞蹈》
作者
张抗抗
佳句摘录

赏析品味

根据全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第⑧段划线句“她用轻盈舒缓的舞姿最后一次阐释艺术和生命的真谛”的理解和感悟。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雪地烤红薯
⑴男人缩在高中校园门口,守着一个烤红薯的老式铁炉。他不断地把烤熟的红薯挑出来,把没烤的红薯放进去,十几个红薯,让他手忙脚乱。第一次做这种营生,男人的心里有点慌。
⑵(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正是放学的时候,走读的学生赶着回家,住校的学生赶着回宿舍,所有人都在雪中匆匆而过。男人把一个烤得最成功的红薯托在手里,嘴张着,却并不吆喝。
⑶有人停下来,看他的红薯。他立刻打起精神,从旁边操起小秤。他挑了两个最大的红薯放进秤盘,拉起提绳。“啪”的一声,两个红薯紧跟着掉在雪地上。男人急忙再从烤炉里取出两个红薯,那个学生却早已经走远了。
⑷整个下午他都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这让他很伤心。现在,除了他,谁还把烤红薯当成好东西?儿子考上重点高中的那一天,闹着要去吃洋快餐。儿子点了一份薯条,端上来的东西又黄又瘦,蜷缩扭曲着,他不知为何物。尝一个,才知不过是炸过的土豆条罢了。他说:“这能比得上烤红薯?”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可乐他也尝了尝,不好喝,麻舌头。他想,烤红薯多好啊,剥了皮,又香又甜,含在嘴里,不用嚼,直接化成蜜淌下去,如果再配一大碗玉米糁子和一碟腌萝卜条,那滋味,真是给个皇帝也不换啊!
⑸他重新把小秤放到身边,扭过头,眼睛盯住校门。这时,有几个学生说笑打闹着,走了出来。男人眼睛一亮,清清嗓子,喊了起来:“卖烤红薯!”嗓音很小,又哑又沙,像被砂纸打磨过。声音吸引了这几个学生的目光,然而他们只是投来极为漠然的一瞥,又转过脸继续说笑。
⑹于是,男人又提高嗓门吆喝:“烤红薯白送!”一个长脖子少年停下来,转身朝男人走来。边上的平头少年拽了拽他的胳膊,可是没能将他拉住。长脖子少年走到男人面前,问道:“烤红薯白送?”
⑺男人憨笑着挑出四个红薯,边挑边问长脖子少年:“你们宿舍几个人?”长脖子少年说:“四个。”男人接着问:“那个和你一起走的留平头的也是?”长脖子少年说:“不错。”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于是又挑了四个。他把八个烤红薯分装进两个袋子,递给长脖子少年。
⑻天渐渐黑下来。(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男人仍然没有卖掉一个烤红薯。他推起三轮车,慢慢往回走。他在一个街角停下来,就着昏黄的路灯,从炉里掏出一个焦糊的烤红薯。他仔细地剥掉皮,慢慢地吃起来。他不声不响地吃掉一个,又掏出第二个。他一口气吃掉八个烤红薯,那是烤炉里剩下的全部烤红薯。吃到最后,他不再剥皮,将烤红薯从烤炉里取出来,直接塞进嘴巴。男人想,自己的嘴唇肯定被烫出了水泡,因为现在,那里钻心地痛……
⑼长脖子少年回到宿舍,将两袋烤红薯随手放在床头柜上。谁对烤红薯都没有兴趣,即使是白送,他们也不想吃上一口。终于,快熄灯的时候,留平头的少年打开了一个袋子,取出一个烤红薯,托在手里,细细端详。长脖子少年提醒他说:“都烤糊了。”平头少年低头不理他,闭起眼睛嗅那个烤红薯。电灯恰在这时熄灭,平头少年在黑暗来临的瞬间,将那个已经冰凉的烤红薯凑近嘴巴,狠狠地咬了一口。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红薯的微涩与甘甜。
⑽长脖子少年突然说:“你和卖烤红薯那个人长得很像。”黑暗里,平头少年偷偷流下了一滴眼泪。
(选自《知识窗》2011年第1期,有删改)
根据文中男人的行为,完成下面的填空。
手忙脚乱烤红薯→→高声吆喝送红薯→
文中的男人对儿子(平头少年)的父爱表现在哪些方面?请举例说明。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④段儿子“边笑边喝着可乐”中“笑”字,反映了儿子对烤红薯的不屑一顾。
B.第⑤段男人“眼睛盯住校门”中“盯”字,表现他盼着有人来买红薯,更盼见到儿子。
C.第⑥段平头少年“拽了拽”长脖子少年的胳膊,是不想让长脖子少年走近男人。
D.第⑦段男人说“那就给你们多带几个吧”,可见男人对这些孩子关爱有加,很大方。

文中有两处关于雪的环境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A)天空飘着雪花,男人的头顶和肩膀上落着薄薄一层雪。
(B)男人看了看天空,雪越下越大,地上铺了厚厚的一层。

第⑨段“他没有剥皮,感觉到了烤红薯的微涩与甘甜。”中的“微涩”和“甘甜”意蕴丰富,平头少年心里在想些什么呢?展开合理想象,进行描写,不少于60字。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吴继慧
①吃完中午饭,儿子围着一个装满土的空花瓶转了好几圈,我很奇怪,问他干什么。他说:“妈妈,我好久以前吃的龙眼籽埋进去了怎么还不发芽呢?我一听,乐了。怪不得他天天站在花盆前看,原来是等自己埋下的果核发芽呀!为了不让他失望,我哄他说:“还没到时间呢,过一段它就发芽。”儿予听了我的话后高兴地说:“真的吗?那我过会再来看。”说完蹦蹦跳跳地跑出去了。
②看着儿子快乐的背影,我却陷入了深思中。
③小时候,我也经常埋果核,但没有一次看见从埋果核的小坑里冒出所期望的豆芽瓣来。那时大人们也是像现在我安慰儿子一样安慰我。现在想起来,大人们安慰的话颇有些“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意思。那时我对大人们的话深信不疑,总以为埋下的果核一定会发芽的。而历经几十年的风雨之后我明白了人生并非任何时候都是“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④不是吗?就像小时候埋果核一样,埋下果核,每天给它浇水,充满希望地等待着,它却不发芽。你真诚地推心置腹地将自己的知心话毫无保留地对朋友倾诉,只为一份肝胆相照的友情,却没想到他背弃了你;你认认真真、辛苦卖力地工作,却一直得不到领导的重用,才华难以施展;你埋下一粒充满希望的种子,它却在生活的泥土中慢慢腐烂成尘。人的一生中竞有这样许许多多的付出得不到相应的回报,就像许多花开后,没有结果一样。
⑤那么,我们就应该放弃希望,放弃努力吗?
⑥其实,每个人都是一朵花,只是花的属性不同。有许多花开后即挂满了又香又甜让人眼馋、嘴里流口水的果实,有许多花开后结的是又苦又涩的果实,而有许多花只是绚丽地开放,却没能留下一粒果实。大自然中没有果实的花不计其数。可是没有果实一点也不妨碍它的美丽。玫瑰无果,却能代表爱情:梅花无果,却能在寒霜中傲然绽放,为寒冬增添一份美丽的色彩,又给寒冬的空气增添一份芳香;牡丹无果,却一点也不影响它艳压群芳、独占花魁,名扬天下;月季无果,却依然月月为人们带来美丽而被人们喜爱地誉为“花中皇后”…太多太多无果的花朵,虽然明知无果却依然不遗余力地绽放着,为世界增添一份又一份的多彩多姿。
⑦人生的奋斗过程,恰如花开的过程。结不结果,结什么样的果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能被人们接受的并非只有那些可以结满香甜果实的花,有的果实虽丑陋却可入药治病。只要努力地绽放自已的花朵,开放过就不算白来世上一遭,怕的是在还没有开放时就不努力地汲取土壤中的水分和营养,不经受阳光的照耀和风雨的考验就枯萎。一个希望破灭了,我们还可以有下一个希望,总有一个希望可以开出美丽的花来。只要努力过,只要真心地付出过,只要不畏艰辛地奋斗过,只要尽全力地绽放自己的花蕾,总能为这个世界增添一些色彩的。
开头细致描写儿子期待果核发芽的故事有怎样的作用?
-----------------------------------------------------------------
“人生的奋斗过程,恰如花开的过程。”该怎样理解这句话?
-------------------------------------------------------------------
选文告诉你怎样的道理?请用简练的语言谈谈你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将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孩子,请系好鞋带
那时,我还在读初一。学校每到年底都会组织游园活动庆祝新年的到来,记得那年的游园活动特别热闹,游戏很简单,似乎所有的人都能中奖,所以奖品很快就剩得不多了。
我终于也挣得了一张票,便兴冲冲去领奖。领奖处挤满了人,每个人都希望得到最后几份奖品,我也不甘示弱往前挤。高高的窗台,狭小的窗口,发奖的人根本看不见领奖人的脸,只能随意地从那些伸进窗口的挥舞着的手中接过奖票,再递给奖品。突然间,我感觉手心沉甸甸的,是一份奖品!还来不及高兴,旋即又感到手里轻飘飘的了——奖品被别人抢了!我忙抬起头四下搜寻,只见身旁一个大男孩正在冲我得意地笑。
我冲他喊道:“把奖品还给我!”他边走边嚷:“每个人都有奖票,谁能抢到就是谁的了,凭什么还给你!”我拽住他的衣角,近乎哀求:“我先拿到的,给我吧。”
他猛地推开我,没想到竟把我趔趄在地,他一溜烟跑掉了。
从地上爬起来,我再也忍不住委屈大哭起来。我边哭边走向办公区,这时我本能地想到了母亲,她是这所学校极有权威的老师,她一定能帮我!
母亲听我哭哭啼啼叙述完一切,沉默了半晌才说:“孩子,先系好你的鞋带吧。”我低头一看,真的,鞋带不知在什么时候已松开了。我迅速系好鞋带,然后期待母亲帮我要回奖品,没想到她却平静地说:“走吧,我们回家……”
这件事早已过去,我始终没能要回那份本该属于我的奖品,为此,心里不止一次埋怨母亲。然而,随着渐渐长大,十多年来也曾经受了许多成败与得失,现在我才恍然明白,当年的母亲用心良苦!
她让我系好鞋带,她在我因得不到奖品而懊恼的时候,让我系好鞋带,因为,我确实应该这样做。如果我任由自己哭闹,我可能会一辈子对此事耿耿于怀,无法释然。生活中本来就有好多我们想要的东西却无法得到,我们又怎可以要求自己每次都能被满足呢?母亲这样做其实是想让我学会坚强——当生活不能如愿以偿或者不尽人意时,不是一味地计较和埋怨,而是一如既往地做自己应该做的事,保持一份恬淡心情对待生活。
我知道,命运给予我们的磨难将远不止是失去一份奖品;我同样知道,对待磨难也并非系好鞋带就难解决这么简单,但我明白生活的真谛就在于此——无论发生了什么事,不气馁,不自怨自艾,永远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永远向前看,终有一天,我就能用生命的带子系住幸福。
找出表明本文属于回忆性文章的标志性语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让“我”系好鞋带的内涵可用文中哪些句子来解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觉得文中的母亲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孩子,请系好鞋带。”文中母亲的一句话影响了“我”一生。是啊,正确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十分有利。同学们,在这十多年的成长历程中,父母对你说的哪句话你最难忘?这句话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呢?
最难忘的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