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
游媚笔泉记
姚 鼐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①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然。十余里, 旁多奇石、惠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②。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泮”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
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邀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之记。
[注] ①崭横:山势高峻绵长。 ②巂(xī):杜鹃鸟。解释文中加线的词语
(1)连山殆数百里( )(2)时有鸣巂( )(3)山风卒起( )(4)游者悚焉( )下列各句中加线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及县治而迤平 / 涵淡澎湃而为此也 |
B.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泮”也 / 云霞明灭或可睹 |
C.是日,姜坞先生与往 /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 |
D.使鼐为之记 / 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
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1)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
(2)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本文重点描写沿途的风光而非“媚笔泉”。请对这样的写作思路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衡,字彦平,江都人。高祖昭素仕至侍御史。衡幼善博诵,为文操笔立就。登进士第,授吴江主簿。有部使者怙势作威,侵刻下民,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于府,拂衣而归。后知溧阳县,专以诚意化民,民莫不敬。夏秋二税,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而输送先他邑办。因任历四年,狱户未尝系一重囚。
隆兴二年,金犯淮堧,人相惊曰:“寇深矣!”官沿江者多送其孥,衡独自浙右移家入县,民心大安。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帅汪澈、转运使韩元吉等列上治状,诏进一秩,寻召入为监察御史。历司封郎中、枢密院检详,出知温、婺、台三州,惟婺尝莅其治。加直秘阁,而衡引年乞身,恳恳不休,上累却其奏,除秘阁修撰致仕。上思其仆忠,旋召落致仕,除侍御史,以老固辞,不获命。差同知贡举。会外戚张说以节度使掌兵柄,衡力疏其事,谓“不当以母后肺腑为人择官”,廷争移时。改除起居郎,衡曰:“与其进而负于君,孰若退而合于道。”章五上,请老愈力,上知不可夺,仍以秘撰致仕。时给事中莫济不书敕,翰林周必大不草制,右正言王希吕亦与衡相继论奏,同时去国,士为《四贤诗》以纪之。衡后定居昆山,结茅别墅,杖屦徜徉,左右惟二苍头,聚书逾万卷,号曰“乐庵”,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李衡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老固辞固:坚决。 |
B.溧阳靖晏自如靖晏:安定。 |
C.人相惊曰:“寇深矣!”深:深入。 |
D.除侍御史,以老固辞,不获命除:开除。 |
以下各组句子中,表明李衡“专以诚意化民”和敢于直言进谏的一组是
①夏秋二税,以期日榜县门,乡无府吏迹②章五上,请老愈力
③狱户未尝系一重囚④衡不忍以敲扑迎合,投劾于府,拂衣而归
⑤盗猬起旁境,而溧阳靖晏自如⑥衡力疏其事……廷争移时
A.①②⑤ | B.①③⑥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衡在任吴江主簿时,不愿迎合部使者对老百姓的残酷压榨,呈上引罪自责的辞呈,拂袖回家。
B.李衡在任溧阳县令时,用诚心教化百姓,虽然没有催促老百姓交赋税,可是老百姓却先于他县完成了赋税上缴任务。
C.金兵进犯淮堧时,沿江的官员大多把妻子儿女送到安全的地方,唯有李衡把妻子儿子从浙东接来溧阳安家,因此,金兵只攻打其他县邑而不攻打溧阳。
D.李衡多次上书请求辞官归隐,皇上多次挽留他,不准他的辞请,直到后来他接连多次上书,皇上不得已才同意。
把下列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毕再遇,字德卿,兖州人也。父进,积阶至武义大夫。再遇以恩补官,隶侍卫马司,武艺绝人。孝宗召见,大悦,赐战袍、金钱。
开禧二年,下诏北伐,以殿帅郭倪招抚山东、京东,遣再遇与统制陈孝庆取泗州。再遇请选新刺敢死军为前锋,倪以八十七人付之。招抚司克日进兵,金人闻之,闭榷场、塞城门为备。再遇曰:“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孝庆从之。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泗有东西两城,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乃自以麾下兵从陟山径趋东城南角,先登,杀敌数百,金人大溃,守城者开北门遁。西城犹坚守,再遇立大将旗,呼曰:“大宋毕将军在此,尔等中原遗民也,可速降。”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于是两城皆定。郭倪来飨士,出御宝刺史牙牌授再遇,辞曰:“国家河南八十有一州,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且招抚得朝廷几牙牌来?”固辞不受。寻除环卫官。
倪调李汝翼、郭倬取宿州,复遣孝庆等继之。命再遇以四百八十骑为先锋取徐州,至虹,遇郭、李兵裹创旋,问之,则曰:“宿州城下大水,我师不利,统制田俊迈已为敌擒矣。”再遇督兵疾趋,次灵壁,遇孝庆驻兵于凤凰山,将引还,再遇曰:“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吾奉招抚命取徐州,假道于此,宁死灵壁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会倪以书抵孝庆,令班师,再遇曰:“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金果以五千余骑分两道来,再遇令敢死二十人守灵壁北门,自领兵冲敌阵。金人见其旗,呼曰“毕将军来也”。遂遁。再遇手挥双刀,绝水追击,杀敌甚众,甲裳尽赤,逐北三十里。诸军发灵壁,再遇独留未动,度军行二十余里,乃火灵壁。诸将问:“夜不火,火今日,何也?”再遇曰:“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彼已败不敢迫,诸军乃可安行无虞。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
嘉定元年,除左骁卫上将军。和好成,累疏乞归田里,赐诏不允,除保康军承宣使,降诏奖谕,寻令带职奏事,提举佑神观。六年,提举太平兴国宫,十年,以武信军节度使致仕。卒,年七十。赠太尉,累赠太师,谥忠毅。
(选自《宋史•列传一百六十一》,原文有删节)
注释:“缒城”的“缒”意思是用绳索拴住人或物从上往下放。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吾奉招抚命取徐州,假道于此假:借(道) |
B.逐北三十里北:逃跑的人 |
C.再遇手挥双刀,绝水追击绝:渡过,横渡 |
D.嘉定元年,除左骁卫上将军。除:废除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会倪以书抵孝庆不赂者以赂者丧 |
B.诸军乃可安行无虞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
C.统制田俊迈已为敌擒矣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
D.汝辈安知兵易进而难退邪蟹六跪而二螯 |
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全部属于表现毕再遇卓越的军事才能的一项是 ()
①敌已知吾济师之日矣,兵以奇胜,当先一日出其不意
②再遇令陈戈旗舟楫于石屯下,如欲攻西城者
③今下泗两城即得一刺史,继此何以赏之④宁死灵壁北门外,不死南门外也
⑤郭、李军溃,贼必追蹑,吾当自御之⑥夜则照见虚实,昼则烟埃莫睹
A.①④⑤ | B.②③⑥ | C.③④⑥ | D.①②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毕再遇的父亲经多次提拔,最后升到武义大夫。毕再遇则是借父亲的恩荫做的官,而后来又因武艺出众,受到孝宗皇帝的喜爱和赏赐。 |
B.毕再遇用声东击西、分化瓦解等策略,很快攻下泗州的东西两城。当上级奖赏他时,他却表现出一种以国事为先、不计个人得失的胸怀和气度。 |
C.攻打宿州的郭、李部队出师不利,毕再遇听说后赶快引兵驰援,与陈孝庆部会合,截击前来追赶的金军,杀敌众多,使金军溃败。然后火焚灵壁,安全撤离。 |
D.战事平息,宋金讲和,毕再遇屡次上疏,表达告老还乡的愿望;可是南宋皇帝对他仍是极力挽留,不仅表彰奖励,还多次为其加官晋爵。 |
把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再遇飨士卒,激以忠义,进兵薄泗州。
(2)旋有淮平知县缒城而下乞降,于是两城皆定。
(3)宿州虽不捷,然兵家胜负不常,岂宜遽自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共9分) 。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下列各句中与例句句式特点相同的一项是( )
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 B.为仲卿母所遣。 |
C.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 D.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
下列句子中,划线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尽 | B.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反省 |
C.斧斤以时入山林:按 | D.百亩之田,勿夺其时:错过,耽误 |
下面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用比喻说理,用“刺人而杀之”归罪于武器的荒唐,说明害民的不是荒年而是统治者的虐政。 |
B.“不可……也”的句式,给人以吃用不尽的感觉,大大增强了说服力和感染力。 |
C.“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和“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形成鲜明的对比,是孟子对梁惠王的直接批评。 |
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 |
将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②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博览众书。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且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
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何以对天下?”权谢昭曰:“年少虑事未远,乃以此惭君。”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僚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咨且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后蜀使来,称蜀德美,而群臣莫拒,权叹曰:“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明日,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
昭避席谢,权跪止之。昭坐定,仰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使泯没之后,有可称述,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然臣愚心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焉。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权素服临吊,谥曰文侯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肆匹夫之情哉铺子,店肆 |
B.权谢昭曰道歉 |
C.将军何有当尔妥当 |
D.孤岂为子布有爱乎偏心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一以委昭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 |
B.策且亡,以弟权托昭所言不从,怨咎且兴 |
C.乃身自扶权上马年少虑事不远,乃以此惭君 |
D.孝廉何得寝伏哀戚何以对天下 |
下列句子中,都能直接表现张昭“耿介忠正”的一组是 (3分)
①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
②方令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
③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且兴,非所以益之也
④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
⑤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
⑥使张公在坐,彼不折则废,安复自夸乎
A.①②④ | B.③④⑤ | C.①④⑤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昭辅佐了孙策之后,又能忠心耿耿地辅佐孙权;时时以国家事业为重来开导孙权。 |
B.丞相孙邵死后,百官又举荐张昭当丞相,孙权担心张昭说的话别人不听从。 |
C.张昭对孙权的缺点和错误,能毫不留情地指出。张昭曾经因直言而使孙权好久不召见他。 |
D.孙权面对蜀国使者来吴,无人能对付,孙权不禁想起了张昭。 |
断句和翻译。(10分)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4分)
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弧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
(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
②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