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耕经济最早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形成规模,“南稻北粟”的生产格局最早形成于( )
| A.西周 | B.夏朝 | C.商朝 | D.原始社会 |
陈旭麓指出,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价值的重建”指的是
①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 ②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
③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 ④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独裁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鲁迅先生在《在现代中国的孔夫子》一文中说:“从二十世纪开始以来,孔夫子的运气是很坏的,但至袁世凯时代,却又被重新记得,不但恢复了祭典,还新做了古怪的祭服……”孔夫子“又被重新记得”,主要是因为
| A.儒家思想对中国的影响根深蒂固 | B.新文化运动解放了思想 |
| C.辛亥革命从根本上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 D.儒家思想符合专制需要 |
梁启超说:“盖当购此图(世界地图)时,曾在京师费一二月之久,遍求而不得。后辗转托人,始从上海购来。图(世界地图)至之后,会中人视同拱璧,日出求人来观。偶得一个来观,即欣喜无量。”这反映了
| A.维新派看到“开民智”的重要性 | B.西学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 |
| C.维新变法重视与群众运动相结合 | D.国人清醒认识到世界潮流 |
中国近代史上的一部分人“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这部分人“难以挣脱传统”的原因是
| A.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B.维护传统思想及制度的需要 |
| C.对西方传统的难以接受 | D.中西文化传统的迥异 |
从唐代的传奇和宋代的话本再到明清时期的小说,说明我国古代文学
| A.反映了教育的普及 | 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要求 |
| C.反映了古代文化的普及 | D.在发展中,高雅文化消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