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NaCl溶液滴在一块光亮清洁的铁板表面上,一段时间后发现液滴覆盖的圆周中心区(a)已被腐蚀而变暗,在液滴外沿形成棕色铁锈环(b),如图所示。导致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液滴之下氧气含量比边缘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液滴中的Cl-由a区向b区迁移 |
B.液滴边缘是正极区,发生的电极反应为:O2+2H2O+4e-![]() |
C.液滴下的Fe因发生还原反应而被腐蚀,生成的Fe2+由a区向b区迁移,与b区的OH―形成Fe(OH)2,进一步氧化、脱水形成铁锈 |
D.若改用嵌有一铜螺丝钉的铁板,在铜铁接触处滴加NaCl溶液,则负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Cu-2e-= Cu2+ |
N2(g)+3H2(g)≒2NH3(g) △H=-92.2KJ/mol。在2L恒容密闭容器中各物质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时段I中投入物质的浓度为原来的2倍,则反应物的转化率增大,平衡常数不变 |
B.第25min改变的条件是将NH3从反应体系中分离出去 |
C.若第60min时反应又达到了平衡,则时段Ⅲ改变的条件是降低温度 |
D.前25min内反应放出的热量为46.lkJ |
下列离子组在给定条件下离子共存判断及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均正确的是
以0.10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某一元弱酸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横轴为加入氢氧化钠的体积数,纵轴为溶液的pH。下列正确的是
A.此一元弱酸的电离常数(Ka)约为1.0×10-6 |
B.此弱酸的浓度为1×10-4mol/L |
C.此实验最好选用甲基红(变色范围在4.2~6.3)作指示剂 |
D.此滴定反应为吸热反应 |
一定温度下,在三个体积均为2.0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PCl5(g)PCl3(g)+Cl2(g)
编号 |
温度(℃) |
起始物质的量 (mol) |
平衡物质的量 (mol) |
达到平衡所需时间 (s) |
|
PCl5(g) |
PCl3(g) |
Cl2(g) |
|||
Ⅰ |
320 |
0.40 |
0.10 |
0.10 |
t1 |
Ⅱ |
320 |
0.80 |
t2 |
||
Ⅲ |
410 |
0.40 |
0.15 |
0.15 |
t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平衡常数K:容器Ⅱ>容器Ⅲ
B.反应到达平衡时,PCl5的转化率:容器Ⅱ<容器Ⅰ
C.反应到达平衡时,容器I中的平均速率为v(PCl5)=mol/(L·s)
D.起始时向容器Ⅲ中充入PCl5 0.30 mol、PCl3 0.45 mol和Cl20.10 mol,则反应将向逆反应方向进行
向20mL 0.1mol/L NH4HSO4溶液中滴入0.1mol/L NaOH溶液至恰好反应完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反应过程中:c(H+) + c(Na+) + c(NH4+)=c(OH-) + 2c(SO42-) |
B.当滴入30mL NaOH溶液时(pH>7):c(NH4+)>c(NH3·H2O)>c(OH-)>c(H+) |
C.当滴入20mL NaOH溶液时:2c(SO42-)=c(NH3·H2O)+ c(NH4+) |
D.当溶液呈中性时:c(NH4+)>c(SO42-)>c(Na+)>c(H+)= c(O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