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的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二 如图是我国青藏高原局部地区年降水量、≥11℃的积温分布图。
(1)科学家们采用了一种现代化技术对中国大陆地壳运动进行了长期监测,从而发现了青藏高原的移动,该技术是____________。(2分)
(2)与全国其他省区相比较,西藏的太阳能和地热能资源都较丰富。请分析说明其丰富的原因。太阳能:____________________。(1分)地热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1分)
(3)该地区小麦高产的主要原因是( )(单选) (1分)
A.该地气温高,雨量充沛
B.该地气温偏低,水分蒸发少
C.该地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D.该地受西南季风的影响
(4)下列叙述能反映青藏高原地域文化特色的是( ) (单选) (1分)
A.特有的文化风景是马头琴声和那达慕节庆
B.传统民居为平顶方整的石砌碉房
C.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饰体现了文化的多样性
D.坎儿井、清真寺和节奏强烈的民族歌舞展现西域风情
(5)图中①、②、③、④四条河流中,既属于“三江并流”中的河流,又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河流是__________,(1分)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是____________。(1分)该地区水能蕴藏量居全国之最,请分析其原因。 . (2分)
(6)甲处年降水量丰富的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读下图(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完成下列要求:
(1)当汉中白昼最长时应为图(甲或乙),当悉尼昼夜等长时应为图(甲或乙)。
(2)A、B两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大的是地,夜较长的是地。
(3)此刻C地太阳高度角为。C地在B地的方向。
(4)当A地刚进入2003年时,C地为时间(要求写出年、月、日、时),潍坊(约为36.4°N,119°E)地方时为(写出年、月、日、时、分)。
(5)甲图所示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处于______(梅雨或伏旱)季节;乙图所示季节,汉中市水稻可能处于(播种或收获)季节。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纬度地区大气的垂直分层,理由是。
(2)A层大气热量主要来自,该层天气现象复杂多变的原因:①;②。
(3)图中50~85千米高度范围内,气温随高度变化的特点是,依据所学的知识可以推测该高度范围内大气运动以运动为主。
读图做题:(每空1分,共11分)
(1)形成天体系统的条件是天体之间和。
(2)目前,人类认识的天体系统中,最大的是。
(3)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则是地月系的中心天体。
(4)太阳系中,地球位于和之间,是距离太阳第位近的行星。
(5)简述地球具有生命物质存在的自身条件是:
(3分)
下图是地球光照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2分)。
(1)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
(2)这一天的日期是前 后,此时南半球是季。
(3)图中AB是线。
(4)这一天全球正午太阳高度出现最大值的地区范围是。
这一天北半球的昼夜长短情况是,这一天以后北京的白昼将
变。
(5)图中C、D两地各是几点钟?昼长分别为几个小时?
时间:C, D;昼长:C, D。
(6)这一天赤道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读“地震波的波速与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图,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指出图中A、B各代表什么波: A:B:
(2)A、B两种地震波大约在地下33千米处传播速度明显加快,从而发现了C不连续面。
(3)在地下2900千米处,A波,B波波速,从而发现了D不连续面。
(4)C面以上为,C面和D面之间为,D面以下为,F 的状态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