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三个地区略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1)丙图所示为________工业基地,该工业基地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是________缺乏。
该工业基地位于我国两大工业地带的交汇处,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4分)
(2)甲图A地可为丙地区提供________。(1分)
(3)乙地________资源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矿石加工成初级产品,运往丙地进行深加工。(1分)
(4)为减轻丙地大气环境污染和能源不足问题,国家采取了资源调配方案,在丙地消费的各种能源中,比重可能将会因此而增加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2分)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两个不连续界面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图中地震波类型名称:C________,D________。
(3)A、B两个不连续界面之间是地球内部分层的________,主要物质成分是含铁镁的________盐。
(4)地震波C、D传播速度较快的是________。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地球公转轨道上画出公转的方向。
(2)广东省汕头市有一口井正好位于北回归线上,当阳光直射井底时,地球位于图中________点附近(填字母,下同)。
(3)图中________点表示地球运行至远日点;地球从A点运行到C点的过程中,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4)当全球极昼、极夜范围达到最大时,地球应位于________、________点。
(5)当地球处于D位置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
读太阳光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中圆外短线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该图为北半球________(节气)的太阳光照图。
(3)A与B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________,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________,白昼时间较长的是________。
(4)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________(快、慢)。
(5)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B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_。
(8分)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地球在距今约22亿年到1万年间的漫长地质年代里经历了三次大冰期。距今6亿年到3亿年间为震旦纪冰期;距今二、三百万年到一百万年间为第四纪冰期。大冰期之间为间冰期。大冰期时气温比平均值下降4~7℃,海面降低,陆地大面积被冰雪覆盖。间冰期时气候转暖,高纬度大陆冰川面积缩小,中纬度山岳冰川大规模后退,雪线上升,全球自然带向两极方向推移,海面上升。读图回答有关问题。
(1) 引起地质时期气温反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分)
(2)简述大冰期和间冰期期间,地球上的物种数量各有什么变化及变化的原因。(3分)
(3)在距今1万年到19世纪末的的历史时期,我国经历了四次寒冷期和四次温暖期。请回答:我国历史时期气候寒暖变化依据的获得途径有哪些?(2分)
(12分)2010年11月1日中国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已经拉开帷幕,新的数据将揭示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秘密。回答下列问题。
表1 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自然增长率 |
总增长率 |
|
北京市 |
-0.015 |
5.292 |
河南省 |
0.564 |
0.562 |
表2 1990年~200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强弱变化对比(+表示增强,-表示减弱)
人均 GDP |
产业 结构 |
新增 岗位 |
市场化 水平 |
迁移 距离 |
基础 设施 |
前一年 移民 |
++ |
+ |
- |
++ |
- |
- |
+ |
(1)根据表1中数据,说明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的差异,试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2)读“表2 1990年~200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强弱变化对比”,其中呈负相关的因素有迁移距离和基础设施,解释表2中发生的变化。前一年移民的影响力增强说明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什么特征,此类迁移人口在城市聚居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