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制作了如右图实验(容器中盛的海水,竖直插入海水和沙石中的仪器为温度表)。回答问题。

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A.逆温现象 B.温室效应
C.热力环流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下图中所示地理现象的成因与上图所示实验原理相同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关于上题图中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图所示原理反映地形使风速大大减小
B.②图所示天气系统过境时会造成大范围的降温
C.③图所示原理反映的是东亚冬季风的成因
D.④图山坡两侧海拔相同的地方背风侧气温更高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大气运动的原因和风的受力分析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当上海地区出现图中的天气系统时

A.该系统给上海地区带来狂风暴雨天气
B.上海阴雨连绵
C.伏旱天气
D.连续性降水天气

当该天气系统的位置和强弱异常时

A.该天气系统位置偏南时,我国北方地区易发生洪涝灾害
B.该天气系统位置偏北时,我国北方地区易发生干旱灾害
C.当该天气系统北跃时间提前,我国南方会发生洪涝灾害
D.当该天气系统姗姗来迟时,雨带就会长时间滞留在江淮地区

关于气压、高度、气温三者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B.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也高
C.空气总是由气压低的地方流向气压高的地方
D.同一高度上气温高、气压就低

下列城市与对流层高度的连线,正确的是:

A.新加坡、吉隆坡──17~18千米  
B.北京、南京──17~18千米
C.长春、沈阳──8~19千米   
D.莫斯科、乌兰巴托──7~8千米

如果氢气球充气时接近饱和状态,升空后不久便会爆裂,主要原因是

A.由于升空后气温降低,气球收缩而破裂
B.由于升空后气温升高,气球膨胀而破裂
C.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减小,气压降低,氢气球膨胀而破裂
D.由于升空后空气密度增大,气压升高,氢气球因外界压力太大而破裂

20世纪50年代,我国地矿程人员在黑龙江松嫩平原某地区经多年地质勘探,判定本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储油的可能性极大。后经开采,原油喷出。本地区地质剖面如图所示。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该地区为大型背斜构造的判定依据是在地表由甲至乙一线多点采集岩石标本,经同位素方法测定,岩石年龄分布为

A.老—新—老 B.新—老—新
C.无规律 D.新—较新—较老—老

图中的E.F.G分别代表的是

A.气、水、油 B.气、油、水
C.水、气、油 D.油、气、水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