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诗人和画家,成为我国诗画的传统题材。早在《诗经》中就有提到竹子的诗“甲”。到了唐代,竹诗竹画极为兴盛,萧悦工画竹,有雅趣,白居易曾为之题《画竹歌》:“举头忽看不似画,低耳静听疑有声。”写竹子的诗,名篇佳句颇多,如孟浩然的《夏日南亭怀辛大》:“乙”;韩翃的《秋斋》:“丙”等,都生动地表现了竹子的声音和动态。
……明代的竹画家蜂起。王绂画竹名驰天下,邵二泉题他的《墨竹》诗说:“丁”,道出了他画竹高超技艺。
A.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香。 |
B.萧萧数竹不胜看,到此方知画竹难。难信中书曾放笔,片时行尽楚江干。 |
C.隔牖风吹竹,开门雪满山。 |
D.山月皎如昼,霜风时动竹。夜半鸟惊栖,窗前人独宿。 |
E.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甲乙丙丁各处应填入的诗句分别是:
自选话题仿写句子。
青春是有限的,智慧是无限的;趁有限的青春,去学习无限的智慧。
下面是关于一海洋生物海蛇尾的介绍,请用简明的文字概述海蛇尾的特点及其功能。(不超过35个字)
一只海星模样的动物挥舞着五条长长的手臂游过来,看上去它没有头也没有眼睛,但事实上每条手臂都遍布着“眼睛”,全身就是一只巨大的复眼。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说,他们在研究这种被称为海蛇尾的动物时,偶然发现它身体表面由碳酸钙构成的骨板是由许多极为细小的凸透镜构成的。海蛇尾没有脑子,但有神经系统。微小透镜可以把光聚焦到神经束上,产生视觉信号。这样,遍布全身的微小透镜就组成了一个可以看到四面八方的复眼,与昆虫的复眼相似,它在躲避天敌时非常有用。
以“爱心”为陈述对象,仿照例句,仿写两个句子: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加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
①
②
请你根据以下信息代校长室拟一则通知。
通知对象:龙江中学各处室、级组、科组、社区通知事由:元旦放假及假期前后课程调整。
通知内容:初一到高二年级12月30日下午5:20后离校,31日、元月1、2、3日休假;元月3日下午到校晚修(周二晚修教师下班)。元月7、8日(周六、周日)调整上周一、周二的课程。高三12月31日上午课程结束后离校,元月1、2日休假, 3日早上7:00到校早读。元月7、8日按高三正常秩序补课。所有教学辅助人员休假时间为12月31日——元月3日。
通知时间:2005.12.29
改写下面这个句子,以突出宗白华先生研究范围十分广泛。
宗白华先生从先秦《考工记》虚实观念的萌芽,到中国美术的空间处理;从中国戏剧的表演布景,到中国诗歌的空灵优美;从中国书画的音乐舞蹈精神,到中国印章的虚实运用,作了全方位的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