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乙两同学学完质量守恒定律后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甲同学取一支蜡烛粘在一小块玻璃片上,将玻璃片和蜡烛一起放在天平上称量。天平平衡,如图所示。点燃蜡烛,过一会观察到天平指针_______(向左偏、向右偏)因此他得出结论:蜡烛燃烧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2)乙同学对甲同学的实验思考后,进行了改进,他将蜡烛放于一密闭、干燥、透明的玻璃容器中,放于天平上调节平衡,并设法点燃蜡烛,过一会观察到蜡烛熄灭,天平仍然平衡,他得出结论,蜡烛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3)甲同学得出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乙同学从实验上证实蜡烛燃烧符合质量守恒定律。并且还从微观角度进行了解释,他的解释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通过仔细观察。还观察到了一个明显的现象_______________,他根据该现象得出蜡烛的组成中含有氢元素;该同学又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最后还得出蜡烛的组成中还一定含碳元素。他进行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他得出蜡烛的组成中一定含碳、氢元素结论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乙同学实验时,观察到蜡烛熄灭,蜡烛熄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请你举出生活中应用该原理灭火的一个具体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包未知粉末,其中含有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钙、生石灰、氯化钠、硫酸铜六种物质中的四种。兴趣小组为确定其组成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实验一】甲组同学进行定性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分析 |
(1)取少量该未知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
粉末部分溶解, 得到白色滤渣和无色滤液。 |
原粉末中一定不含_____; 白色滤渣不一定是原粉末中的碳酸钙,其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溶液变红 |
滤液中存在碱性物质。 |
(3)向(2)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
原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Na2CO3。 |
【实验二】乙组同学进行定量探究。
实验测得固体B中含15 g氯元素。试综合甲、乙两组同学的实验进行分析。
(1)乙组实验中一定发生的化学反应是:Na2CO3+ 2HCl=2NaCl + H2O+ CO2↑和。
(2)该未知粉末的组成可能是。
课外小组同学在实验室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
【查阅资料】
Ⅰ.常温下,甲酸(HCOOH)是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
甲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HCOOH CO↑+ H2O。
Ⅱ.铁与氯化铁溶液在常温下发生反应生成氯化亚铁。
【实验设计及操作】
(1)利用下列装置完成用纯净、干燥的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实验,并检验气态产物。
① 若各步均反应完全,装置的连接顺序为_____→尾气处理(填序号)。
② 实验时先点燃甲中的酒精灯,一段时间后再点燃丁中的酒精喷灯,目的是;装置乙的作用是。
③ 装置丁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为检验氧化铁是否反应完全,同学们设计如下实验方案:从装置丁中取出少量反应后的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稀盐酸,若观察到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溶液变为浅绿色,则说明氧化铁已完全反应。上述判断是否正确,理由是_____。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A中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相同条件下,CO2的密度比空气大,且。
(2)实验B中只有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由此证明可燃物的燃烧条件是。
(3)实验C中红磷要过量,其目的是,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如图.
(1)酒精灯加网罩的目的 ;
(2)刚开始预热,试管②中立即产生气泡,但石灰水不变浑浊,原因是 ;
(3)继续加热,观察到石灰水逐渐变浑浊,黑色粉末中出现红色物质.请你写出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4)停止加热时,待试管①冷却后再把试管里的粉末倒出.这样操作的原因是。
(5)下课后,同学们仔细观察试管里倒出的粉末,发现红色的粉末中还有一些黑色的粉末混杂,有几位同学推测黑色粉末①可能是没有反应完的木炭粉末;②可能是没有反应完的氧化铜粉末;③可能是没有反应完的木炭和氧化铜的混合物。请你设计实验证明推测①成立:(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现象及结论)
实验室常用的干燥剂“碱石灰”是CaO和NaOH固体的混合物。同学们为确认一瓶久置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1.Ca(OH)2、Na2CO3溶于水无明显的温度变化。
2.CaCl2+Na2CO3=2NaCl+CaCO3↓。
3.CaCl2溶液呈中性。
(1)滤渣B中一定含有_____,产生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滤液C成分的探究。
【猜想】滤液C中的溶质可能为①NaOH;②Na2CO3;③NaOH和Na2CO3;④____。
【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甲、乙、丙同学分别设计如下方案并进行探究:
甲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产生大量无色气体,则滤液C中的溶质是Na2CO3。
乙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无色酚酞,液体变成红色,则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NaOH。
丙同学:取滤液C少许放入试管中,滴加Ca(OH)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向上层清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无色酚酞变成红色,则滤液C中的溶质是NaOH和Na2CO3。
【反思与评价】
丁同学认真分析上述三位同学的实验,认为他们的结论均有不足之处,并且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认为滤液C中的溶质一定含有____,可能含有NaOH。为进一步确认猜想③正确,请你帮助他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 |
_____ |
猜想③正确 |
(3)实验过程中,同学们还发现向样品中加入足量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综合对滤液和滤渣成分的探究,下列对样品成分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 样品中一定含NaOH
② 样品中一定含Na2CO3
③ 样品中含NaOH、CaO中的一种或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