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11,阴影部分表示夜半球,回答下列问题。(每空1分,共10分)
(1)此图所示的日期是 。
(2)图中B点的时刻为 ,D点的日出时间为 。
(3)这一天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范围是 。
(4)图中A、B、C、D四点中,线速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这一天,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为 。
(5)图示时刻,北京时间是该日
(6)此季节,我国东部地区盛行 风;长江流域河流水量较 (大或小)。
在人类社会近现代发展史上,出现过世界科技与经济中心的转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一艘海轮于2006年1月5日上午8时(当地区时)从B国港口城市②起航,经过28天13小时到达A国港口城市①,到达时当地区时为: 月 日 时。该海轮起航时,阳光洒满海面,海轮的影子朝向________方向。
(2)为节省燃料,海轮一路上尽可能顺洋流沿最短航线航行,在B国沿海航行时助航的洋流名称是:___________。假定海轮旗帜的飘向只受盛行风向影响,则整个航程中旗帜飘向的变化依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分析右图中阴影区所示城市带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
读中纬度某地剖面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地区正受_________天气系统的影响。若P处出现降水,则其降水形式应为____________。请在图中适当位置画出该天气系统的剖面示意图(包括天气状况)。
2.P是工业高度集中的城市。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大量的烟尘和酸性气体等,则①工业排放的大气污染物对降水的影响是______________;②降水对空气质量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图示天气系统向A方向移走,则P处空气质量是否会明显改善?为什么?
针对全球变暖的趋势,IPCC(全球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提出了三种不同的预案,其气温变化趋势如图所示。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按A预案,全球自200O年起,平均气温每10年将升高约℃;至2100年,按B预案和C预案,全球平均气温将比A预案分别低℃和℃。
(2)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与日俱增的原因:一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二是。
(3)用直线将三种预案与其相应的能源消费结构连接起来。
(4)按图中A状况发展下去,未来对我国严生的影响是(多选) ( )
A.岛屿面积和岛屿数量将有所减少 |
B.华北地区的春旱现象将有所缓和 |
C.青藏高原上的冰川水将减少 |
D.台湾海峡将变宽 |
(5)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解决全球气候变暖需遵循的最主要原则是什么?为什么?
读下图分析回答:
![]() |
分析A--F 六处地球自转线速度规律,线速度最大处是__________,线速度最小处是__________。
自A向B水平运动的物体先向__________偏,越过赤道后再向__________偏。
C、E两地所在国家一年之内每天举行升国旗仪式(要求与旭日同升),10月1日到12月22日这段时期C、E两国每天升旗时间最早的是______。5月1日到6月22日这段时期C、E两国每天升旗时间最早的是______。
读中心点为极点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 |
该图表示 半球的示意图。
若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则甲地的时间为 时;北京时间是 时。
若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那么非阴影部分表示 ,北京为 月 日 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