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1体积浓硫酸(密度为1.84/cm3,质量分数为98%)和7体积水混合来配制稀硫酸,所得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接近于( )
A.10% | B.15% | C.20% | D.25% |
Sb2O5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用X来生产该阻燃剂的化学方程式为: X + 2H2O2 ==Sb2O5+2H2O,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A.SbO2 | B.Sb2O3 | C.HSbO3 | D.H3SbO4 |
甲、乙两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则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保持不变 |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C.甲和丙可能均为氧化物 |
D.甲和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的相对分子质量 |
地质考察人员发现一种带螺纹的矿石,研究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4X+11O22Fe2O3+8SO2。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是FeS2 |
B.SO2中的硫、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2 |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
D.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
下列实验方案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案 |
A |
鉴别硬水和软水 |
加肥皂水搅拌 |
B |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 |
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 |
C |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 |
加入过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 |
D |
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温度达到着火点 |
用导管分别对准浸没在热水和冷水中的白磷通氧气 |
下列对图示实验或现象的分析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甲图:说明通电时水分子发生了改变 |
B.乙图:棉花的作用是防止固体粉末进入导管 |
C.丙图:因为分子不停地运动,所以墨水在温度不同的水中扩散的快慢不同 |
D.丁图:由于具备了燃烧的三个条件,因此白磷能在水下燃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