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相关人口信息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地区构成情况和流动人口城乡结构”表
|
占全国流动总人口的比重 |
||
跨省流动人口 地区构成 |
流出 |
流入 |
|
四川16.8%、安徽11.3%、湖南11.0%、江西8.6%、河南7.4%、湖北6.3%、其余38.6% |
广东36.7%、浙江9.0%、上海7.6%、江苏6.4%、北京6.6%、福建5.1%、其余28.6% |
||
流动人口 城乡构成 |
乡村 |
75.6% |
22.8% |
城市 |
24.4% |
77.2% |
|
2010年我国流动人口总数:26139万(人) |
材料二:“2010年我国人口年龄构成”表
材料三:“2000年和2010年上海市人口空间分布变化”据材料1说明我国近年来人口流动的特点。
简析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
请分别说明人口大量流动对流出地和流入地带来的积极影响。
从材料2中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人口的年龄结构存在 问题。目前,中西部地区农村人口的这一问题比城市严重,其主要原因是
由材料3中图1可见,近十年来中心城区及郊区人口均发生了较大变化,这一人口空间分布的变化反映上海城市化进程已经进入了________________阶段。
分析上海人口空间分布变化的原因。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方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城市功能分区方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城市公共设施方面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分)我国A区域位于沿海,海陆交通便利;B区域位于内陆山区,有两条省道通过,拥有丰富的煤铁资源。该表是两区域部分统计数据,据此回答问题。
(1)两区域发展经济的相对优势是:(6分)
A区域;
B区域。
(2)A区域和B区域合作发展,产生下列要素的流动。从A区域流向B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从B区域流向A区域的主要是(填选项代码。(2分)
①资金 ②劳动力③技术、管理④原料、燃料⑤劳动密集型产业
(3)分析技术和资金的流动对流入区的影响。(2分)
石羊河流经甘肃省中部,流域内灌溉农业较发达、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石羊河流域示意图
材料二:石羊河流域某采样点垂直剖面图
(1)石羊河的总体流向为。从内、外流河类型看,该河为 _河,判断理由是。
(2)图11所示地层,埋藏越深,距今年代越;深度1.6米处是_____沉积, 由此可推断该地的干湿状况,距今5000年前后比现在,理由是___。
(3)该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类型是,目前面临的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4)为了防止该流域生态环境恶化,在农业生产中应该采取哪些措施?
读“我国部分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示意图”,图中字母代表能源生产和输出地区,甲、乙、丙为能源输入地区,箭头表示能源输送方向。
(1)图中三峡水利工程位于(填写字母),该地区水能资源极为丰富的原因是。
(2)图中属于我国重点开发的石油、天然气能源基地是(填写字母),由该基地向乙地区的能源输送工程为工程,由B、C、D、R地区输往甲、乙、丙地区的输电工程被称为工程。建设这些能源工程的重要意义在于(选择填空)。
A.缓解东部地区能源消费紧张状况
B.改善西部地区的能源供应状况
C.减少西部地区的环境污染
D.调整东部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
(3) 此图反映我国能源生产与能源消费的分布特点是。为缓解我国能源供应紧张问题,除建设上述大型能源工程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
读某地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完成问题
(1) 该地为气候。
(2) 说明这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
(3) 七大洲中有几个大洲有这种气候类型的分布?
(4) 说明这种气候类型的成因。
读两地区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甲、乙两地的气候类型分别是
甲气候,乙气候
两地气候形成的原因分别是甲,乙
(2)图中a、b、c、d四条河流中,a 河属于(内、外)流河。C河流的名称是。
(3)两地农业发展中,共同的优势自然条件是:(从地形、气候、水源、土壤等方面分析)
(4)城市①—②与③—④相比,实际距离较远的是 。
(5)乙地向北美地区输出石油的主要运输方式应当是。
(6)有关该地区由于石油泄漏引发的环境问题,叙述正确的是()
A.造成水体富营养化 |
B.引起水体放射性污染 |
C.引起水体盐度异常增高 |
D.造成附近水域水生生物大量死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