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图11完成问题。该地区沼泽的形成原因是
A.降水量大于蒸发量 | B.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丰富 |
C.地势低洼排水不畅 | D.夏秋季节河流泛滥带来充足水源 |
影响该地区聚落和交通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 B.光照 | C.水源 | D.热量 |
读“21世纪农业面临的八大变革”示意图,回答22~23题。下列农业地域类型中,同时具备“土地型、机械化、农场式”等特征的是
A.季风水田农业 |
B.大牧场放牧业 |
C.商品谷物农业 |
D.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
关于21世纪八大农业变革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化到生物化的变革,目的是缓解资源短缺 |
B.土地型向海洋型的转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地矛盾 |
C.平面式转化为立体式只有在山区方可实现 |
D.自然化向工厂化的转变淡化了农业生产的地域性与季节性 |
图为某水系示意图,其下游地区受洪涝威胁大,合理的治理措施有
A.保护上游地区的植被,提高植被覆盖率 |
B.对中游地区河道裁弯取直,兴修水库 |
C.对下游地区疏浚河道,开挖新的入海河道 |
D.跨流域调水,把该地区多余的水调入其他地区 |
图为1月某日欧洲西部部分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示意图(hPa)。读图完成19~20题。关于甲、乙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有
A.甲乙两地都吹偏西风 |
B.气温日较差甲地大于乙地 |
C.风力甲地小于乙地 |
D.此时,甲地天空中云量多于乙地 |
下列叙述正确的有
A.该地区国家乳畜业发达 |
B.该地区国家人口增长速度缓慢 |
C.该地区南部高技术工业发达 |
D.该地区北部国家城市化速度较快 |
图中甲、乙表示两个不同地区。读图完成26题。
若甲、乙分别表示美国的东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区,则关于图中箭头的叙述,正确的是
A.乳畜产品运输方向 |
B.煤铁资源运输方向 |
C.二战后工业扩散方向 |
D.20世纪60~70年代人口流动的方向 |
2010年12月1日,国家正式批复成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所谓资源型经济,主要是指依靠区域资源优势,通过对资源的开采、初级加工,形成初级产品的经济增长模式。据此回回答24—25题。有关山西“资源型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A.带动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
B.经济发展有较强的持续性 |
C.易受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 |
D.使山西省成为全国能源供应基地 |
山西实施经济转型试验的原因包括
A.煤炭等资源已近枯竭 |
B.单位GDP能耗高 |
C.工业产品的市场日渐狭小 |
D.区域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