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拉力传感器和速度传感器“探究加速度a与物体合外力F的关系”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如图甲所示.实验中用拉力传感器记录小车受到细线的拉力F的大小,在长木板上相距为L的A、B两个位置分别安装速度传感器1和2,记录小车到达A、B两位置时的速率为
(1)调整长木板的倾斜角度,以平衡小车受到的摩擦力,在不挂钩码的情况下,轻推小车,看小车是否做______运动;
(2)用本题中设定的物理量写出加速度的表达式:a=________;
(3)从理论上来看“a-F”图象是过原点的一条直线,本次实验得到的图线却如图乙所示,其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某同学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一条纸带如图甲所示.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的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0.1 s.
甲
乙
(1)试计算B、D各点的瞬时速度:vB=______ m/s,vD=______ m/s.
(2)在图乙所示的坐标系中,作出小车的vt图象(做出图像4分),并根据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a=______ m/s2.
某实验小组用图1所示装置探究“重锤动能变化与重力对它做功的关系”,实验中,让拖着纸带的重锤从高处由静止自由落下,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点,通过对打下的点进行测量和研究,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1)图2是实验中打下的一条纸带,O点是重物开始下落时打下的起点,该小组在纸带上选取A、B、C、D、E、F、G七个计数点,每两个计数点间还有一个计时点(图中未画出),各计数点与起点O的距离如图所示,已知打点计时器工作频率为50Hz,分别计算B、C、D、E、F五个计数点与O点的速度平方差,请将D点的计算结果填入下表:(保留3位有效数字)
计数点 |
B |
C |
D |
E |
F |
速度平方差△v2/(m·s-1)2 |
1.38 |
2.45 |
5.52 |
7.50 |
(2)以△v2为纵轴,以各计数点到O点的距离h为横轴,在坐标系中作出△v2—h图象.
(3)若不考虑误差,认为动能的变化量等于重力做的功,利用作出的图线的斜率,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保留3位有效数字)
(4)重锤下落过程中一定受到阻力的作用,若已知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用这一装置测量重锤下落过程中受到的阻力F的大小,还需测量的物理量是.(用文字和符号表示)
(5)用测得量和已知量表示F大小的表达式为:F=.(用符号表示)
在黑箱内有一由四个阻值相同的电阻构成的串并联电路,黑箱面板上有三个接线柱1、2、3。用欧姆表测得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1Ω,2、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1.5Ω,1、3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2.5Ω。
(1)在虚线框中画出黑箱中的电阻连接方式;
(2)如果将1、3接线柱用导线连接起来,1、2接线柱之间的电阻为______Ω。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实验中,某同学使用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计时器打点频率为50Hz。
(1)该同学得到一条纸带,在纸带上取连续的六个点,如图,自A点起,相邻两点间的距离分别为10.0mm、12.0mm、
14.0mm、16.0mm、18.0mm,则打E点时小车的速度为m/s,小车的加速度为m/s2。
(2)该同学通过数据的处理作出了a-F图象,如图所示,则①图中的直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②图中的力F理论上指,而实验中却用表示。(选填字母符号)
A.砂和砂桶的重力 B.绳对小车的拉力
③此图中直线发生弯曲的原因是。
在一次课外活动中,某同学用图(a)所示装置测量放在水平光滑桌面上铁块A与长金属B间的动摩擦因数。已知铁块A的质量m=1kg,金属板B的质量m′=0.5kg,用水平力F向左拉金属板B,使其向左运动,弹簧秤示数的放大情况如图所示,则A、B间的摩擦力F=N,A、B间的动摩擦因数μ=(g取10m/s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