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等压面示意图,回答第问题。
仅考虑热力因素,A、B、C三地温度最高的是( )
A.A B.B C.C D.不能确定
读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化(预测)图及其某处郊区从业人员构成图,回答下列各题。
北京市常住人口变化图(单位:万人/年)有关北京市人口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49~1964年比1990~2000年增长速度慢 |
B.北京人口增长模式属于传统型 |
C.建国后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不大 |
D.1990年以后大量人口迁入 |
根据图示信息可以判断,该处郊区
A.人口数量逐渐增加 | B.人口增长数量逐渐缩小 |
C.男女性别比例失衡 | D.从事粮食生产人口增多 |
读我国某处风蚀蘑茹等高线图(实线为图上可见部分,虚线表示被上部遮盖的部分)。回答下列各题。图中P等值线的数值为
A.813米 | B.814米 | C.815米 | D.816米 |
若用木条支撑以防止该景观悬空部位坍塌,则P处木条的长度约为
A.0.5米 | B.1.5米 | C.2.5米 | D.3.5米 |
下图为“我国某地局部降水(雪)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导致图中雨雪分界线在甲、乙两处发生弯曲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 | B.大气环流 | C.地形 | 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
下列对甲、乙两地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甲地中雨,乙地中雪
②甲地小雪,乙地小雨
③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北风,乙地风力较强
④甲、乙两地风向均为偏南风,甲地风力较强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若不考虑地形和天气,甲地比乙地(Oº,60ºE)总是先看到日出,△T表示某日甲地与乙地日出的时间差。下图示意△T的年变化曲线,读图完成下列各题。甲、乙两地昼长相同的日期是
A.a | B.b | C.c | D.d |
甲地的地理坐标可能是
A.30ºN,90ºE | B.30ºS,45ºE |
C.20ºN,75ºE | D.20ºS,30ºE |
与乙地相比,a日甲地
A.早3小时看到日落 | B.晚3个小时看到日落 |
C.早1小时看到日落 | D.晚1个小时看到日落 |
读“6月某日,M.P两地的太阳高度角示意图”(下图),完成下列各题。关于两地方向的判断正确的是
A.M在P东北方向 | B.M在P西北方向 |
C.M在P东南方向 | D.M在P西南方向 |
关于图中M、P两地共同点的叙述,最有可能的是
A.区时相同 | B.同在西半球 | C.线速度相同 | D.同在大陆西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