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对该词的恰当解读是
| A.当时报刊言论不受限制 | B.民众的文化水平普遍提高 |
| C.报纸已成为党的宣传工具 | D.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
人类社会生产的动力大致经历了人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人力+畜力+机械力+自然力+机器力三个阶段。中国最早进入第三阶段的地区是
| A.中原地区 | B.东南沿海地区 |
| C.环渤海地区 | D.长江中上游地区 |
著名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冬妮娅和她的丈夫乘坐的列车因缺少燃料,被迫停在了铁路工地附近。工地负责人表示,工地可以提供木材作为原料,但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的义务劳动。它反映出该国当时实行的经济政策的内容是
| A.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 | B.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 |
| C.一切生活必修品由国家统一分配 | D.推行以工代赈 |
1949年上台的阿登纳政府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沿着这一发展模式,联邦德国经济奇迹般地迅速恢复和发展,成为西欧经济的“火车头”。下列不属于该模式内容的是
| A.限制垄断行为,保护竞争秩序 | B.实行稳定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
| C.提高国有企业比重 | D.用收入调节政策来实现相对的社会公平 |
罗斯福曾打比喻说:“1933年夏天,有位头戴丝绸帽子的老绅士在防波堤边上失足落水,他不会游泳。一位朋友跑下防波堤,跳进水里把他救上来,但帽子却被水冲走了。老绅士苏醒后,感谢他的朋友救了他的命。但是三年后的今天,老绅士却因丢了帽子而斥责他的朋友。”对这段话的准确理解是
| A.新政有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嫌疑,遭到资产阶级的激烈反对 |
| B.新政加剧了美国社会矛盾 |
| C.新政损害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
| D.新政牺牲了资产阶级的部分利益 |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新政采取的措施有
①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
②发起“蓝鹰运动”
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④兴修田纳西水利工程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