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恩格斯曾说:“在14世纪初,火药从阿拉伯人那里传入西欧,它使整个作战方法发生了变革,这是每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传入阿拉伯的火药以及印刷术都是中国唐代发明的。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的四大发明中,唐代时发明的有哪些?
(2)根据材料一,指出在四大发明传播过程中起到桥梁作用的是谁?
材料二: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 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建筑的先河,把人类造桥技术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它体现出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是古代文化成就的结晶。
(3)根据材料二,指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平拱石桥是什么桥?
(4)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些科技发明反映了中华民族怎样的精神风貌?
一座石碑,上面用楔形文字刻着一部法典,下面这段材料就是法典的一部分。
“如果理发师不经奴隶主本人许可,就把奴隶头上的奴隶标志剃除,那理发师的手应该砍掉。”
请回答:
(1)这部法典是哪个国家的?它的名称是什么?是谁制订的?
(2)这部法典是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
(2)结合材料说说这部法典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上的地位怎样?
问答题
1895年,有人写出这样的对联: “台湾省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1)想一想,台湾是中国的领土,为什么“已归日本”?
(2)“颐和园又搭天棚”是干什么的?
(3)这两件事联系到一块,说明了什么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义和团民谣:“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 “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兵法易,助学拳,要摈鬼子不费难。挑铁道,把线砍,旋再毁坏大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吉、俄罗势萧然。”
材料二:7月中旬,八国联军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向外国求和。八国联军不予理睬,继续向北京进犯。8月中旬,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带领光绪帝仓皇逃跑。在逃跑途中,慈禧太后命令清军斩杀义和团,并无耻地请求八国联军“助剿”。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和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误国殃民”?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义和团运动的主要斗争对象是什么?
(2)材料一中法、英、俄“心胆寒”“势萧然”的原因是什么? 分析材料可以看出义和团运动的不足有哪些?
(3)八国联军中的八国指哪些国家?它们何时开始侵略中国?
(4)材料二反映了义和团失败的原因。从客观上看,义和团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5)八国联军入侵中国带来了什么后果?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左宗棠
材料二:1880年7月,清政府派曾纪泽赴彼得堡谈判,曾纪泽据理力争,经过半年多交涉双方终于签约。但俄国根据这一条约和几个勘界议定书的规定,割占中国西部七万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请回答:
(1)材料一的主要主张是什么?左宗棠是在什么情况下上这奏折的?
(2)他又是如何实施自己的这一主张的?
(3)根据材料二回答,清政府派曾纪泽赴彼得堡谈判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又被俄国割去了西部七万多公里的土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英国《泰晤士报》记载:“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磅。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了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弄丢了,为了拿鑲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马克思
(1)材料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
(2)材料一所反映的遭劫掠和破坏的是哪儿?
(3)材料二中与俄国一起参与调停的另外一个国家是哪国?
(4)材料中所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