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露置在空气中已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样品进行的相关实验中,实验现象及结论不合理的是( )
A.取少量溶液样品,滴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
B.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稀盐酸,立即有大量气体产生 |
C.取一定量溶液样品,滴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过滤,向滤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证明原样品中不一定含有氢氧化钠 |
D.向溶液样品中加入适量的澄清石灰水至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可除去样品中的杂质 |
在实验室中,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金属与盐溶液的反应规律,将一定质量的某种金属M的粉末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实验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结合实际现象判断,小明同学得出的以下结论中,错误的是
A.加入的金属M一定不是单质铁 | B.滤渣中可能含有金属单质M |
C.滤渣中一定含有单质铜 | D.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 |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对现象的认识 |
B.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
①打开盛有浓盐酸的瓶盖,瓶口出现白雾 ②氯化铵和熟石灰混合研磨,闻到刺激性气味 |
①二氧化硫排放过多会导致温室效应 ②生活污水的随意排放对水质有影响 |
C.对除杂的认识 |
D.对性质和用途的认识 |
①用稀硫酸除去Zn中混有的Ag ②用灼烧的方法除去CuO中混有的C |
①石墨有良好的导电性,能作电极 ②银的导电性最好,可用作电线 |
下图为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t1℃时,甲、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均为15% |
C.要使接近饱和的乙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
D.t2℃时,将50g甲物质放入100g水中,得到溶液的质量为150g |
根据实践经验,你认为下列课外实验不能成功的是
A.用灼烧法鉴别羊毛和化纤 | B.用食盐水制作叶脉书签 |
C.用回火后的钢针制作鱼钩 | D.用紫甘蓝和酒精溶液制酸碱指示剂 |
根据下图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属于非金属元素 |
B.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 |
C.镁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2 |
D.在化学反应中,镁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