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小题。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①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②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③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④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后汉书·党锢列传·范滂传》
【注】①督邮:汉郡守的属官。②仲博:范滂的弟弟。③龙舒君:指范滂的父亲,此时已死。
④李、杜:指李膺、杜密,当时名人,与宦官争,被害。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①即自诣狱( ) ②莫不流涕 ( )
③引与俱亡( ) ④顾谓其子曰(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何敢以罪累君
A.以塞忠谏之路也 | B.跪而拾之以归 | C.以其境过清 | D.今以蒋氏观之 |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试结合选段内容,说说范滂的为人品格。(2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共11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攲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注:欹(qī)嵌盘屈:错斜嵌插、曲折盘旋的样子。佳:美好。荫:遮蔽。逸民退士:退居山林的隐士。裨:使。)
(选自元结《右溪记》)解释下面加点字词的意思。
1.折蛇行蛇:2.凄神寒骨凄:
3.悉皆怪石悉:4.为之怅然怅然: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A.缚者何为者也∕为溪在州右 |
B.乃记之而去∕遂命之曰“右溪” |
C.而置州已来,无人赏爱∕子猷、子敬俱病笃,而子敬先亡 |
D.是以必得躬历山川∕以裨形胜 |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面的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甲】文中,作者描绘了小石潭的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四个景致。
请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比较两篇文章作者在情感表达上的异同之处。
阅读课外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螳螂捕蛇
张姓者,偶行溪谷,闻崖上声甚厉。寻途登觇见巨蛇围如碗摆扑丛树中以尾击树树枝崩折。反侧倾跌之状,似有物制之。然审视殊无所见,大疑。渐近临之,则一螳螂据顶上,以刺刀攫其首,颠不可去,久之,蛇竟死。视额上革肉已破裂云。
【注释】①觇:察看,窥视。②摆扑:扭动摔打。③反侧倾跌:形容蛇挣扎的样子。④据:占据 。⑤攫(jué):钳制,用爪抓取,这里是刺入的意思。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请用“|”为下面句子划分停顿节奏。
寻 途 登 觇 见 巨 蛇 围 如 碗 摆 扑 丛 树 中 以 尾 击 树 树 枝 崩 折。螳螂和蛇打斗,结果蛇,从这个结果,你明白了的道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幼时记趣
沈复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为之强( ) 2.私拟作群鹤舞空( )
3.凹者为壑( ) 4.鹤唳云端()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之”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物外之趣 | B.方为秋田之害 |
C.心之所向 | D.问塔动之因 |
请翻译“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一句。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一句的“其中”指代的内容是什么?(原文的句子回答)
阅读了此文后,请你分析一下,作者产生“物外之趣”的原因?
文言文阅读。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妆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选自诸葛亮《后出师表》)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不同的一项是:( )
A.先帝知臣谨慎 | 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 | 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 |
B.以奉先帝之遗愿辍耕之垄上 |
C.而议者谓为非计 水落而石出者 |
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
翻译下面句子。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纵观甲乙两段内容,简要概括诸葛亮请求出师北伐的三个理由。
阅读《 哀溺文序 》,回答文后问题。
哀溺文序
永①之氓②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③。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④之溺大氓⑤者乎?于是作《哀溺》。
[注释]永:唐代地名,今永州。 ②氓:民,百姓。 ③寻常:古代计量单位,八尺为寻,十六尺为常,这里指平时。 ④大货:非常多的财物。 ⑤大氓:有钱有势的人。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①永之氓咸善游 ()②中济,船破,皆游 ()
③有顷,益怠()④又摇其首。遂溺死()翻译下列句子。
①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②何不去之!
③汝愚之甚,蔽之甚!文中所写落水之人为何被溺死?
本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