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小题。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①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曰:“天下大矣,子何为在此?”滂曰:“滂死则祸塞,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仲博②孝敬,足以供养;滂从龙舒君③归黄泉,存亡各得其所。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④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顾谓其子曰:“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后汉书·党锢列传·范滂传》
【注】①督邮:汉郡守的属官。②仲博:范滂的弟弟。③龙舒君:指范滂的父亲,此时已死。
④李、杜:指李膺、杜密,当时名人,与宦官争,被害。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4分)
①即自诣狱( ) ②莫不流涕 ( )
③引与俱亡( ) ④顾谓其子曰( )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何敢以罪累君
A.以塞忠谏之路也 | B.跪而拾之以归 | C.以其境过清 | D.今以蒋氏观之 |
用“/”标出下列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2分)
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吾欲使汝为恶,则恶不可为;使汝为善,则我不为恶。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试结合选段内容,说说范滂的为人品格。(2分)
阅读《与朱元思书》和《小石潭记》,完成文后题目。(12分)
(甲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吴均《与朱元
思书》)
(乙文)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用"/"标示下面句子朗读停顿之处(每句只标一处,2分)
(1) 自 富 阳 至 桐 庐 一 百 许 里
(2)卷 石 底以 出解释下列划线词(4分)
(1)窥谷忘反 ( ) (2)猛浪若奔 ( )
(3)水尤清冽 ( ) (4)斗折蛇行 ( )翻译下面句子 (4分)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俶尔远逝,往来翕忽。甲乙两文都写水的清澈,其中甲文从正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乙文从侧面描写水清澈的句子则是
。(要求填完整的一句)(2分)
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炳烛①夜读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师旷曰:“何不炳烛乎?”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③乎?”平公曰:“善哉!”
【注释】①炳烛:点烛。 ②盲臣:师旷为盲人,故自称为盲臣。 ③昧行:在黑暗中行走。解释划线字:(4分)
(1)卿今当涂掌事___________ (2)蒙辞以军中多务 ____________
(3)但当涉猎___________ (4)盲臣安敢戏君乎 ____________翻译下列句子。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晋平公担心学不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吕蒙不愿学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出《孙权劝学》中出现的两个成语:;
两文都是谈学习的,共涉及四个人,读完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七岁而能涉,十岁而能浮,十五而能浮没矣。夫没者,岂苟然哉,必将有得于水之道者。日与水居,则十五而得其道。生不识水,则虽壮,见舟而畏之。故北方之勇者,问于没人,而求其所以没,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
【注释】没人:会潜水的人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
⑴日与水居也()⑵则虽壮()⑶故北方之勇者()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未有不溺者也。从上面文段中,你获得什么启示,请你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出来。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释下列划线的词。
(1)不敢稍逾约()(2)益慕圣贤之道()
(3)四支僵劲不能动()(4)腰白玉之环()翻译下列句子。
(1)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你从作者身上得到哪些启示?
读书佐酒
(元)陆友仁
苏子美①豪放不羁,好饮酒。在外舅②杜祁公家,每夕读书,以一斗为率③。公深以为疑,使子弟④密觇⑤之。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至“良与客狙击秦皇帝,误中副车⑥,遽抚掌曰:“惜乎,击之不中!”遂满饮一大白。又读,至“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于留⑦,此天以授陛下’”,又抚案曰:“君臣相遇,其难如此!”复举一大白。公闻之,大笑曰:“有如此下酒物,一斗不为多也。”(选自《研北杂志》)
【注释】①苏子美:即宋代诗人苏舜钦,子美是他的字。②外舅:岳父。③率(lǜ):标准。③子弟:家中的晚辈。⑤觇(chān)偷看。⑥副车:帝王外出时随从的车。⑦始臣起下邳(pī),与上会于留指张良在下邳得到《太公兵法》,后与刘邦于留县相会的经历。上,指刘邦。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好饮酒(2)闻子美读《汉书•张良传》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以一斗为率(把、用) | B.击之不中(助词,相当于“的”) |
C.遂满饮一大白(于是、就) | D.与上会于留(在)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公深以为疑,使子弟密觇之。从文中看,苏子美是一个怎样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