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周期元素X、Y、Z、W 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X与Z同主族,Y和氢元素同主族,W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X、Z、W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合物的酸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W > Z >X |
B.原子半径的大小顺序:r(W)>r(Z)>r(Y) >r (X) |
C.0.1molY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Y2O2中阴离子的数目为6.02×1022 |
D.W分别与Y、Z形成的化合物中含有的化学键类型相同 |
化学反应与物质的用量或条件有关,下列各组物质所发生的化学反应中,由于反应物的用量、浓度不同或反应条件不同而得到不同产物的是
①钠与氧气 ②氯化铝溶液与氨水 ③碳酸钠溶液与稀盐酸 ④铁与氯气 ⑤镁与硝酸
A.①③⑤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⑤ | D.①③④ |
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通过石油的分馏可以得到大量化工原料,如乙烯、丙烯等 |
B.大量含碳燃料的使用,使CO2过量排放,既能造成温室效应,也能造成酸雨 |
C.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都能发生水解反应,制取肥皂 |
D.ClO2、酒精、煮沸等试剂或措施都能用来消毒,是因为这些方法都能使蛋白质变性 |
200℃时,将气体A和气体B各0.16 mol充入2L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g)+B(g)2C(g)ΔH<0,一段时间后达到平衡。反应过程中测定的数据如下表:
t/min |
2 |
4 |
7 |
9 |
n(B)/mol |
0.12 |
0.11 |
0.10 |
0.10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2v逆(B)=v正(C),可以说明反应达平衡
B.反应前2 min的平均速率v(C)=0.04 mol·L‒1·min‒1
C.其他条件不变,再充入0.2 mol C,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增大
D.该反应在300℃时的平衡常数小于1.44
常温下,向20.00 mL 0.1000 mol·L—1(NH4)2SO4溶液中逐滴加入0.2000 mol·L—1NaOH时,溶液的pH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挥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a所示溶液中:c(NH4+)>c(SO42-)>c(H+)>c(OH-) |
B.点b所示溶液中:c(NH4+)=c(Na+)>c(H+)=c(OH-) |
C.点c所示溶液中:c(SO42-)+ c(H+)= c(NH3·H2O )+ c(OH-) |
D.点d所示溶液中:c(SO42-)>c(NH3·H2O )>c(OH-)>c(NH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