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两首《西江月》,然后回答问题。
过融上人兰若①
綦毋潜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溪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注】①融,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
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从诗的前两句来看,诗人所拜访的僧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末句中的“钟声连翠微”五个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请简要赏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蜀相(唐)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武侯庙佚名
  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
  南阳祠宇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惭传万古,莫将成败论三分。
比较两首诗在内容上有什么相同之处?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两首诗在写景时都用到了“空”字,结合诗句从艺术效果的异同点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梦微之
白居易
晨起临风一惆怅,通川湓水断相闻。
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
酬乐天频梦微之①
元 稹
山水万重书断绝,念君怜我梦相闻。
我今因病魂颠倒,惟梦闲人不梦君。
注:①唐宪宗元和十二年(即公元817年)三月,元稹贬通州(今四川达川);八月,白居易贬江州(今江西九江)。此诗为该年十二月元稹接白居易《梦微之》而酬和次韵之作。
白居易诗“不知忆我因何事,昨夜三更梦见君”,写法独特,谈谈你的认识。
两首诗都写了“梦”,但梦境内容与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试作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的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双调] 殿前欢•客中
[元] 张可久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征雁,行路艰难。
青泥小剑关①,红叶湓江岸②,白草连云栈。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选自《元曲三百首》)
[注]①青泥:指青泥岭,坎坷难行。剑关:剑门关,地势险要。②湓江:长江的支流。
“功名半纸,风雪千山” 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在这首元曲中,“望”和“随”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请对此做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永遇乐次稼轩北固楼词韵
姜夔
云鬲迷楼,苔封很石,人向何处?数骑秋烟,一篙寒汐,千古空来去。使君心在,苍厓緑嶂,苦被北门留住。有尊中酒差可饮,大旗尽绣熊虎。
前身诸葛,来游此地,数语便酬三顾。楼外冥冥,江皋隐隐,认得征西路。中原生聚,神京耆老,南望长淮金鼓。问当时依依种柳,至今在否?
【注】①1205年六十五岁的辛弃疾转任镇江知府,积极准备北伐。他写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姜夔深受感动并依辛词的韵脚填写本词。②迷楼:在扬州,与镇江(京口)之北固山隔江相对,是隋炀帝幸江都时所建。很石,在北固山甘露寺,状如伏羊,相传孙权曾与刘备在此共商抗曹大计。③北门:京口,南宋时接近边界,成为北方的重镇和北大门。④金鼓:指出征的队伍。⑤依依种柳:《晋书·桓温传》载,桓温北伐看到自己任琅琊太守时种的柳树,都已十围。
请分析“千古空来去”中的“空”的表达作用,并结合上片指出作者在此所寄托的情感。


在下片中作者提及“诸葛”,请分析这处典故有何用意。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冰雪林中著此身,
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
散作乾坤万里春。
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这首诗中,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