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春 晚
左纬
池上柳依依,柳边人掩扉。
蝶随花片落,燕拂水纹飞。
试数交游看,方惊笑语稀。
一年春又尽,倚杖对斜晖。作者选取了哪些晚春特有的景物来体现晚春的?请作简要说明。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那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诗歌第二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其中“冻”字的使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第四联两句诗是什么意思?“鲤”前冠以“南来”二字有何妙处?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春雪春雪
(唐·韩愈)(唐·刘方平)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飞雪带春风,徘徊乱绕空。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君看似花处,偏在洛阳东①。
注释:①洛阳东:指富贵人家居住之地。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诗第一句中的“都”字流露出作者经过漫漫寒冬,久盼春色的急切心情。 |
B.韩诗的第二句表达了诗人见到满园春色,其溢于言表的欣喜一扫遗憾之情。 |
C.刘诗三四句写富人看春雪似花,隐含作者因贫富差异造成审美不同的感叹。 |
D.两位诗人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早春的白雪,并借此抒发情怀。 |
雪本无情,但韩诗中却说白雪嫌春色晚,这种写法使文章充满灵动之气,下列诗句描绘雪与其写法相同的一项是
A.雪却输梅一段香 | B.一尺中庭白玉尘 | C.燕山雪花大如席 | D.已惊岩下雪如尘 |
两首诗均以“春雪”为题,但对雪的描绘有所不同,寄托的情感也不相同,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①苏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常州等地赈济灾荒途中;除夜即除夕。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情感?请简要概括。(5分)
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6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再过金陵①唐包佶石头城宋 刘翰
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②秋。离离芳草满吴宫③,绿到台城④旧苑东。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注】①此诗写于安史之乱后。②石城:指南京,又称为石头城。③吴宫:此指三国时吴国的宫殿。④台城:指六朝时的禁城(宫城),又称“苑城”,是当时的皇帝用于办公、居住的场所。这两首诗都描写了金陵城,请结合诗句分析两诗景物描写的异同。
两首诗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岁暮①
【唐】杜甫
岁暮远为客,边隅还用兵。烟尘犯雪岭②,鼓角动江城。
天地日流血,朝廷谁请缨?济时敢爱死?寂寞壮心惊!
【注】①本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末,时杜甫客居阆州(今四川阆中)。②雪岭:又名雪山,在成都(今四川成都)西。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请赏析颔联和颈联的表现手法。(至少两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