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表是我国四省(直辖市)的常住人口(其中包括在该地居住的离开原籍半年以上的人口)的普查数据,读后完成问题。
省(直辖市) |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占 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 |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占 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 |
甲省 |
7.17 |
7.15 |
乙省 |
7.31 |
7.02 |
丙省 |
6.83 |
7.79 |
丁市 |
1.32 |
1.72 |
表中内容反映,甲、乙、丙三省( )
A.已出现人口负增长 |
B.人口流动量大 |
C.经济发达 |
D.人口大省 |
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经济发展快,人口出生率高 |
B.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增长率高 |
C.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
D.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多 |
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年间,人口数量增长率最高的是( )
A.甲省 | B.乙省 | C.丙省 | D.丁市 |
2009年秋季以来,云南温高雨少,出
现特大干旱。进入2010年,干旱迅速发展蔓延,
贵州、广西、四川、重庆、山西、河南、陕西等地也出现不同程度的干旱。西南地区干旱带来的后果有
①地震②森林火灾③人畜饮水困难④滑坡⑤土壤盐碱化⑥农业减产
A.②③⑤⑥ | B.①②③④⑤⑥ | C.①④⑤ | D.②③④⑤⑥ |
某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野外考查并绘制了某地地貌景观图(图7)及地形剖面图(图8),读图回答15-16题。形成图7中西北部地区地貌景观的主要外力是
A.风力 | B.海浪 | C.流水 | D.冰川 |
在野外,研究小组利用目视估算法估测地形高度。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在①地估测出山的相对高度 | B.在②地估测出山的海拔高度 |
C.在③地估测出谷底的海拔高度 | D.在④地估测出谷底的相对深度 |
2010年初,渤海和黄海北部出现30年来最严重海冰冰情,图6为我国海洋局发布的2010年1月22日—26日海冰警报示意图,读图回答13-1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渤海海冰的分布特点是
A.从南向北海冰面积递增 | B.由东向西海冰厚度递增 |
C.海冰的厚度随海水深度而增加 | D.海湾处海冰的分布面积大于其他地区 |
龙口沿岸不易形成海冰的原因是
A.有河流淡水注入 | B.风浪较大 |
C.风平浪静 | D.位于深度不大的浅海 |
图5为我国某区域多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单位:℃),读图回答10-12题。影响图示地区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因素 | B.海陆因素 |
C.地形因素 | D.气候因素 |
图中甲.乙两地多年气温平均气温差介于
A.12℃~16℃之间 |
B.8℃~16℃之间 |
C.8℃~12℃之间 |
D.4℃~12℃之间 |
关于图示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位于三大自然区中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
B.乙区域是我国海拔最高的大盆地 |
C.该地区城市形成最主要的成因是交通便利 |
D.发展农业的主要限制因素是热量条件 |
川气东送是我国继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南水北调之后的第5大工程。干线起于四川东部达州,止于上海市,途经重庆市、湖北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全长1674公里。读图4回答8-9题。下列因素中,属于川气东送管线走向所考虑的经济因素是
A.地形因素 | B.交通运输条件 | C.城市分布 | D.工业基础条件 |
川气东送干线与下列哪一组铁路相交
A.宝成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 B.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 |
C.宝成线、焦柳线、京广线、京九线 | D.成渝线、京广线、武广高铁、京九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