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甲图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面描述正确的是( )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小 |
B.把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
C.从图中的乙转为丙,正确调节顺序为: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 |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则甲图中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
下图是研究物质A和物质B对某种酶活性影响的变化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A能提高该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
B.物质B能提高该种酶的催化活性 |
C.减小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A对该种酶的影响 |
D.增大底物浓度可以消除物质B对该种酶的影响 |
下列垂体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不存在的是( )
A.CO2:线粒体基质产生![]() ![]() ![]() |
B.RNA聚合酶 :核糖体![]() ![]() |
C.葡萄糖:细胞外![]() ![]() ![]() |
D.生长激素:核糖体![]() ![]() ![]() ![]() |
ATP是细胞的能量“通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TP脱去2个磷酸基团后是RNA的基本组成单位之一 |
B.ATP的合成一定伴随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
C.ATP与ADP快速转化依赖于酶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 |
D.动物细胞中只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可以产生ATP |
下列关于垂体细胞中物质运输的途径,错误的是
A.CO2:线粒体基质→细胞质基质→细胞膜→细胞外 |
B.RNA聚合酶:核糖体→细胞质基质→细胞核 |
C.葡萄糖:细胞外→细胞膜→细胞质基质→线粒体 |
D.生长激素: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细胞外 |
下列生理过程发生在生物膜上的是
A.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 B.光合作用中水的分解 |
C.二氧化碳的固定 | D.氨基酸脱水缩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