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 目前已成为处理地区间、国家间冲突的基本原则。结合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亚非国际会议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历史背景,判断下列对“求同存异”中“同”和“异”理解有误的一组是( )
A.“同”即都曾遭受列强的欺凌压迫; “异” 即政治制度不同 |
B.“同”即都希望民族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异” 即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等意识形态不同 |
C.“同” 即都是面积小人口少的国家;“异” 即加入“北约”“华约”组织的选择不同 |
D.“同” 即都需要和平与安全的外部环境; “异” 即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不同 |
14-16世纪,世界历史发生着深刻而巨大的变化,一个崭新的时代即将到来,下列事件为新时代的到来创造条件的是 ()。
①文艺复兴运动②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③新航路的开辟④法国大革命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③④ |
在神学笼罩的黑暗中,随着欧洲封建社会的衰落和新兴资产阶级的产生,思想文化的巨人向愚昧和无知发起了挑战。这一挑战的先驱是()。
A.伏尔泰 | B.达芬奇 |
C.但丁 | D.莎士比亚 |
新疆是我国神圣不可分割的领土,早在()时期即归属中央政府统辖。
A.西汉 | B.东汉 | C.唐朝 | D.元朝 |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一项是()
A.局部统一,为大一统创造了条件 |
B.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
C.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
有个广告词这样说道:“这里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里是兵马俑的故乡。”“这里”是()。
A.陕西西安 | B.河南洛阳 |
C.江苏南京 | D.甘肃敦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