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为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人类活动和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图a和图b是我国西部内陆某河流流域的区域划分及其土地类型面积较长时期的变化统计资料。据此完成问题。图a中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正确的是
A.高草地减少,旱地增加 | B.灌木林增加,旱地减少 |
C.高草地增加,旱地增加 | D.灌木林减少,旱地减少 |
Ⅰ区域土地类型的变化对Ⅱ地的影响,正确的是
A.河流径流量增加 | B.土地荒漠化加剧 |
C.水土流失严重 | D.洪涝灾害多发 |
该流域实行可持续发展措施错误的是
A.合理控制上游地区的用水量 | B.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
C.进行全流域合理开发规划 | D.上游大力发展灌溉农业 |
读“丹霞地貌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丹霞地貌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A.c→b→d→a→f→e |
B.b→a→c→d→f→e |
C.a→b→c→d→e→f |
D.d→c→b→a→f→e |
e图中“狗头石或骆驼石”属于
A.花岗岩 | B.沉积岩 |
C.变质岩 | D.玄武岩 |
水库对于调节河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防洪、发展养殖、旅游等方面都有独特的功能。下图是某水库一年中流入量、流出量的变化曲线图,已知当地入湖河流以大气降水为主要补给方式,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关于图中甲、乙、丙、丁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时期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
B.乙时期水库的储水量最大 |
C.丙时期的储水量最小 |
D.丁时期的储水量最大 |
影响该地大气降水的主导因素是
A.太阳辐射 | B.大气环流 |
C.洋流 | D.地面状况 |
读我国某农区的冬灌景观图,田间作物为小麦。每年入冬时,在日平均气温为3℃左右时最适宜冬灌,冬灌具有明显的增产作用。据此完成下列各题。下列关于冬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有利于消灭越冬害虫,减轻病虫危害 |
B.有利于提高地温,防止作物冻害 |
C.有利于防止土壤盐渍化,增加土壤肥力 |
D.有利于提高土壤墒情,防止春旱 |
下列种植小麦的省份中,最适宜进行冬灌的是
A.青海 | B.河南 | C.黑龙江 | D.湖北 |
读2014年2月14日我国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下列能正确表示M-Q-N沿线的云量和气温变化趋势的是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地此时吹西南风 | B.Q地气温日较差较小 |
C.降水概率Q小于N | D.N地河流主要参与陆地内循环 |
某同学对我国某地(地处105°E)每天的日出时间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持续观测与记录,绘成下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在图中a点对应的日期,世界各地可能会发生的现象是
A.内蒙古高原秋高气爽 | B.南极附近出现极夜 |
C.南非华人欢度春节 | D.澳大利亚冬雪纷飞 |
图中b点对应的节日可能是
A.元旦 | B.清明 |
C.建军节 | D.国庆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