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降低成本和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考虑,制取硝酸铜最好的方法是
A.铜和浓硝酸反应 | B.铜和稀硝酸反应 |
C.氧化铜和硝酸反应 | D.氯化铜和硝酸银反应 |
某研究小组通过实验探究Cu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操作正确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A.将铜丝插入浓硫酸中加热,反应后把水加入反应器中,观察硫酸铜溶液的颜色 |
B.常温下将铜丝伸入盛满氯气的集气瓶中,观察CuCl2的生成 |
C.将CuCl2溶液在蒸发皿中加热蒸干,得到无水CuCl2固体 |
D.将表面有铜绿[Cu2(OH)2CO3]的铜器放入盐酸中浸泡,除去铜绿 |
实验室用碳酸钠晶体配制1.00 mol·L-1的Na2CO3溶液100 mL,造成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原因是
A.暴露在空气中称量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的时间太长 |
B.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容量瓶事先用蒸馏水洗涤 |
C.定容时俯视刻度线 |
D.洗涤液移入容量瓶中时,洒出一部分 |
在一定条件下,使CO和O2的混合气体26 g充分反应,所得混合物在常温下跟足量的Na2O2固体反应,结果固体增重14 g,则原混合气体中O2和CO的质量比可能是
A.9∶4 | B.1∶1 | C.7∶6 | D.6∶7 |
下列说法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实现的是
①酸性氧化物与碱发生反应
②弱酸与盐溶液反应可以生成强酸
③没有水生成,也没有沉淀和气体生成的复分解反应
④两种酸溶液充分反应后的溶液体系为中性
⑤有单质参加的非氧化还原反应
⑥两种氧化物反应的产物有气体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②④⑤⑥ | C.①②③⑤ | D.③④⑤⑥ |
已知NH3和HCl都是能用来做喷泉实验的气体。若在同温同压下用等体积烧瓶一个收集满NH3,另一个收集HCl和N2的混合气体,如图所示。喷泉实验停止后,两个烧瓶内溶液的关系是(不考虑烧瓶内溶质的扩散,氨水的溶质按NH3计算)
A.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同 |
B.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同 |
C.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不同 |
D.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都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