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者,其先齐人也。恬大父蒙骜,自齐事秦昭王,官至上卿。骜子曰武,武子曰恬。恬尝书狱典文学。始皇二十三年,蒙武为秦裨将军,与王翦攻楚,大破之,杀项燕。二十四年,蒙武攻楚,虏楚王。蒙恬弟毅。
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阳山,逶蛇而北。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而亲近蒙毅,位至上卿,出则参乘,入则御前。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下列句中的“于”和“暴师于外十余年”中“于”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苛政猛于虎 | B.余将告于莅事者 |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D.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下面关于本语段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蒙恬的先辈是齐国人,在其祖父这一辈才从齐国到秦国去的。 |
B.蒙恬早年并非是将军,后来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 |
C.秦始皇非常推崇蒙氏一族,对蒙恬和他的弟弟蒙毅都很信任。 |
D.蒙恬和他的士兵曾在外东征西讨了十余年,最后才在上郡安定下来。 |
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自齐事秦昭王 ②大破之
③据阳山,逶蛇而北 ④信任贤之翻译下列句子
(1)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
(2)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 “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吾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吾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郡并获全。
(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在下面语句中加上一个逗号,将其断开。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翻译下面句子。
吾今死矣,子速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匈奴“班军而还”的原因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鼓琴吊丧
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张季鹰往哭之,不胜其恸,遂径上床,鼓琴,作数曲竟,抚琴曰:“顾彦先颇复赏此不?”因又大恸,遂不执孝子手而出。
(《世说新语·伤逝》)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顾彦先平生好琴()
(2)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
(3)不胜其恸()
(4)遂不执孝子手而出()翻译下面的句子。
(1)顾彦先平生好琴,及丧,家人常以琴置灵床上。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顾彦先颇复赏此不?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张季鹰的悲痛之情?请用原文回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能体会张季鹰说“顾彦先颇复赏此不”这句话时的心情吗?说说你的体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琴俱亡》这篇课文描写子猷先是“了不悲”、“都不哭”,后又写他“恸绝良久”,这是不是矛盾?请作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猷“取子敬琴弹,弦既不调”,你认为“琴不调”原因可能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责僮婢(节选)
唐临性宽仁,多恕。尝欲吊丧,令家僮归取白衫,僮乃误持馀衣,惧未敢进。临察之,谓曰:“今日气逆,不宜哀泣,向取白衫且止。”又令煮药,不精,潜觉其故,乃谓曰:“今日阴晦,不宜服药,可弃之。”终不扬其过也。
阳城尝绝粮,遣奴求米。奴以米易酒,醉卧于路。城迎之,奴未醒,乃负以归。及奴觉,谢罪。城曰:“寒而饮,何害也!”(选自冯梦龙《古今谭概》)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1)向取白衫且止(2)潜觉其故
(3)奴以米易酒(4)乃负以归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终不扬其过也。你赞同唐临、阳城的做法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