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他们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应该是
A.社会变迁的角度 |
B.现代化的角度 |
C.社会思潮的角度 |
D.社会群体的角度 |
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欧洲联盟条约》,请根据所提供内容判断,以下对欧洲一体化的目标和影响叙述不正确的是()
①条约规定:在欧盟内部要求实现资本的自由流通,真正实现统一市场,并使经济政策完美地协调起来。
②条约规定:最迟于1999年1月18日在欧共体内发行统一货币,实行共同的对外与防务政策,扩大欧洲议会的权力。
A.增强了欧洲在世界上发挥更大作用的政治意愿和自信心 |
B.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经济、政治和安全事务的发展 |
C.其经济目标是在密切协调成员国经济政策和实现欧洲内部统一市场的基础上,形成共同的经济政策 |
D.其政治目标是扩大欧洲的影响,实现共同的防务,取代联合国 |
多极化发展趋势中的哪一“极”用“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来评价最恰当()
A.中国 | B.日本 | C.欧盟 | D.俄罗斯 |
1931年苏联购买了美国机器出口总量的50%,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70%,苏联购买的机器占到当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到1932年苏联购买英国的机器占到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 90%,苏联购买的机器占到当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50%。这主要说明()
A.苏联利用西方国家爆发经济危机的有利时机发展工业 |
B.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取得成效 |
C.西方国家以邻为壑转嫁危机 |
D.不同制度的国家可以互相帮助 |
据《近代文明史》记载,英国棉布的价格指数变动如下:1780年为100;1812年~1815年为32;1860年为13。导致英国这一价格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殖民掠夺造成英国国内棉布市场饱和 |
B.棉纺织业的技术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
C.圈地运动对纺织业发展产生的冲击 |
D.工业革命提升了社会购买力 |
钱乘旦指出:“冲突中的融合是社会发展的一种模式。在这种模式中,相互制约的历史传统通过冲突而达到融合,在融合中超越传统,从而完成变革,产生新的政治制度。”下列历史事件符合该模式的是()
A.英国光荣革命 | B.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
C.戊戌变法运动 | D.清末预备立宪改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