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图是某主题展览馆的标识,符合其展览主题的历史资料是
A.法国1875年宪法文稿 |
B.《四月提纲》原件 |
C.修建柏林墙的建筑图片 |
D.《北美自由贸易区协定》的副本 |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自南宋开始流传。至明清时期,“三日不见赣粮船,市上就要闹粮荒。”导致明清时期苏杭地区市场上出现严重“粮荒”的主要原因是
A.江南人口的持续增加 |
B.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 |
C.京杭大运河运输功能的丧失 |
D.太平天国运动对农业的破坏 |
唐朝中后期,位于运河枢纽的扬州,成为当时全国的经济中心,呈现一派繁华的景象。唐代诗人在其作品中就有“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的佳句。这说明
①中国的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②政府对城市中商业活动的时空限制已经被打破
③市内商贾可以采用纸币做买卖 ④市内有徽商、晋商等商会会馆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从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到1938年10月武汉失守这一时期内,国民政府的对日作战是比较努力的。”下列史实能为这一论断提供佐证的是
①驻守淞沪的19路军抵抗日本侵略者 ②中国远征军在滇西、缅北共歼灭日军3万余人
③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④淞沪会战打破日军“三个月内灭亡中国”的美梦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①③④ |
20世纪30年代,在中共领导下的苏区百姓可能不知道“苏维埃政府”这个拗口的外来词语的原意,但并不妨碍他们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这个词语,他们将“苏维埃政府”称为“埃政府”,这个“埃”在客家话中就是“我”的意思,“埃政府”也就成为“我们的政府”。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共学习苏联经验得到了民众支持 | B.苏区的土地革命解放了农民 |
C.苏区人民热烈拥护苏维埃政府领导 | D.红色政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
雅典每年从年满30岁的公民中抽签选出6000名陪审员,再以抽签的方式分配到10个法庭审案,以抽签方式参审案件,以秘密投票方式判决案件,它反映了
A.陶片放逐法的实施 | B.雅典各部落轮流执政 |
C.雅典公民大会的盛况 | D.雅典公民广泛参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