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国瓷器
①中国瓷器是世界公认的伟大发明之一。它之所以名扬天下,主要在于其本身所包含的三项独创技术:胎质、瓷釉、烧结火候。
②中国瓷器的胎质大多具备一定的透明性,所谓有素肌玉骨之像。它的原料多为高岭土,无论东南沿海还是华中各省都有此土,尤其是在江西景德镇高岭村一带,风化了的白云母花岗岩蓄藏丰厚。也就是说,在中华大地取用制瓷原料是得天独厚的。
③瓷釉覆盖在瓷胎上,实际上就形成了一种复合材料。宋代以后,景德镇成为瓷业的主要生产地之一,就是因为这一带开始以“白云石”加入釉中,使瓷釉洁白又易于施加彩饰。
④烧结火候,主要是指瓷器烧成的温度。烧制陶器、砖瓦都在1000℃以下,瓷器则不然。据推测,早期瓷器的烧成温度就已经达到1200℃了。日本大阪大学美术史教授木村重信先生曾撰文:“尽管要通过1300℃高温煅烧,釉料仍不变色,纹样依然如故,这就是中国瓷器烧制技术上关键的秘密所在。”
⑤中国瓷器享誉世界,也在于它是科学技术与民间工艺美术技法完美结合的产物。传统细瓷早已形成一整套美化装饰的方式方法,不管是刻花、剔花,还是贴花、印花;也不管是堆雕、镂雕,还是镏金、戗金……均极尽缤纷艳丽,堪称巧夺天工。早期的纹饰简单、自然,完全由烧瓷艺人自行设计,例如水纹、云纹、花纹和兽纹等。盛唐以来,纹饰大量借鉴金属器皿、各种织物等图案,使瓷器的装饰意味更浓。宋代以后,瓷业工艺技法愈加精细,彩绘画面也刻意追寻名画师的笔意,有的春花烂漫,有的冬雪裹枝,有的高山流水,有的繁星满天……这无不增添了瓷器美的意蕴,
⑥中国瓷器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积淀。它的彩绘内容有来自民间传说、历史故事,也有“犀牛望月”、“龙凤吉祥”、“岁寒三友”等寓意丰富的图案。康熙年间,景德镇窑曾经烧制一组花卉瓷酒盅,薄胎青花,加彩题句,一盅一花一词。其中梅花盅题为“素艳雪凝树,清香风满枝”;杏花盅题为“青香和宿雨,佳色出晴烟”;桃花盅则题为“风花新社燕,时节归春浓”……瓷精,图美,词句优雅,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
⑦中国瓷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第①段划线句中“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第⑤段介绍纹饰时采用了            顺序。
第⑥段划线句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第⑥段“在有限的空间中令人感受到无限的韵味”,“有限的空间”是指                     ,“无限的韵味”是指                      (3分)
从全文看,中国瓷器令人叹为观止的原因有哪些?(3分)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父爱陷阱
郑成南
⑴那年,他随父亲去狩猎,不慎掉进陷阱。突如其来的一阵黑暗,使他无法适应。他拼命挣扎,拼命呼喊父亲,但是这一切都是徒劳的。他清楚,不久前,父亲出猎时,耳朵受了伤,一直没康复。他所有的呼喊,父亲可能真的听不到。
⑵可是,他居然看见井口边,父亲正在伸头探望。他喜出望外,挥动双手,大声地喊着:“爹,我在这儿!爹,我在这儿!”父亲还是没听见。也许是陷阱内的光线太暗,父亲看了一会儿,没发现他,就转身离开了。那一刻,他急得哭了。
⑶他沿着井壁走了一周,没发现任何能攀援的地方,要想离开陷阱,凭他的能力,几乎是不可能的。他绝望地坐在地上,等待救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他期待着父亲能早点再找到这里,并能发现他。
⑷井下昏暗潮湿,坐在井底,他感到了阵阵寒意。更糟糕的是,他感觉肚子前所未有地饥饿。父亲一时找不到他,可能回村里喊救兵了。他意识到,即使父亲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也需要两天的时间,那么,他能坚持两天吗?而他现在唯一能做的,只有耐心地等待。
⑸周边非常安静,他知道,夜幕开始降临了。忽然,他听到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好像是井边的草丛在响,可能是危险动物向井边靠近了。他无法想象,即使是一只常见的獾子,跟他同时窝在一个陷阱内,后果也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森林里,危险的动物不计其数。
⑹他提起警觉,掏出那把猎刀,作好了随时跟动物拼命的准备。幸运的是那声音一会儿又消失了——动物可能转个方向离开了。他松了一口气,再次坐到地上。
⑺没多久,困意向他袭来,他闭上了眼睛。忽然那声音再次响起,他重新提高了警惕。他意识到,在井内比在任何地方都危险,他没有退路,他必须时刻保持清醒。但是坚持不了多久,他又松懈了,只有听到井口的声音,他才又振作起来。
⑻夜深了,他不再指望父亲能来救他。如果父亲真的不来,那么,他将永远被困在井内。对于他来说,等待或许才是最危险的。想到这里,他再次站起来,沿着井壁寻找出路。他发现,井壁其实都是些松软的泥土,他掏出猎刀,在井壁上挖出阶梯,挖一步,向上爬一步。他相信,只要他能坚持住,不久就可以爬出陷阱。
⑼他终于成功了!当他爬到井口时,黎明的霞光正照射过来,明亮而美丽。他几乎耗尽了所有力气,一屁股坐在草地上。
⑽突然,他一跃而起,好像踩上了毒蛇一般——他发现了父亲!父亲竟然就站在一棵大树后面,静静地看着他,身边的草丛凌乱不堪。那一刻,他几乎气晕了——父亲竟然一直守在井口,任由他在井内痛苦地挣扎。他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冷漠绝情。
⑾父亲满脸憔悴,看到他,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
⑿他一把将父亲推开,气急败坏地说:“我没有你这个见死不救的父亲!”
⒀父亲伸出的手僵住了,愣了愣,显得很愧疚。父亲说:“对不起。”
⒁他说,“你知道,我在井里多么期盼着你来救我;而你,竟然就一直守在井口看着我痛苦。”
⒂父亲说:“我知道你掉入陷阱,但是,我也知道,凭你的能力,能顺利爬出陷阱。因为井壁的土质很松软,只要有把猎刀就能顺利爬出来,而你身上就有一把猎刀。整个晚上,我守在井口,一步不敢离开,因为随时会有动物靠近陷阱。为了提醒你,我不得不用脚踩草丛,制造声。幸运的是,昨天晚上一直没有任何动物出现。我知道,你习惯了等待救助,但是,更多的情况下,你等不到救援,你必须学会自救!这便是我挖这口陷阱的初衷。”
⒃他的双眼湿润了,他理解了父亲的苦心。他扑进父亲怀里,说:“爹,对不起!”父亲拥抱着他,开心地笑了。
⒄那年,他才十三岁,却一夜间成熟得像个老猎人。
(选自《父爱故事》,有删改)
“他”掉进陷阱后,在什么情况下才采取自救措施?说明“他”在性格上存在什么弱点?


“他”从陷阱中成功自救后,在对待父亲的情感和态度上经历了哪两个阶段?

父亲看到儿子以后,“显得非常兴奋,赶忙跑过来拥抱他”,为什么?


请从前文找出两处与⒂段画线句子相照的伏笔。


本文以“父爱陷阱”为标题有什么含义?试分析文中父亲的人物形象。

《紫荆耀港城》
①正是早春时节,放眼港城,那满眼的紫色,花团锦簇,姹紫嫣红,风姿绰约。这种繁茂的花树,树干高耸,树冠如盖,红花绿叶交相辉映,就像一幅富有诗意的画卷。
②紫荆,是豆科,属落叶乔木,引种庭院栽培以后,通常呈灌木状,高3-10米。紫荆花的叶子是椭圆形的,那分明的脉络勾勒出绿的轮廓,叶片有的向外翘,有的向内弯,有的平整,有的卷曲,千姿百态。叶柄红褐色,里面有绿色的热血在奔腾。它的花朵更是别具一格,花瓣呈紫红色,由外向内卷曲,就像一把彩色的羽扇,又像个晶莹剔透的铃铛,它们沿着紫红的花茎争芳斗艳,在微风中飘散着沁人心脾的幽香,清风徐来,犹如飘逸潇洒的仙子。
③紫荆花一簇簇紧紧相拥饱含满腔深情,有很强的亲和力,就像我们的兄弟姐妹。这种奇特的紫色花,深深扎根于湛江百姓的心中,一直是家庭和美、骨肉情深的象征。晋代文人陆机有诗云:“三荆欢同株,四鸟悲异林。”这诗句后来逐渐演化为兄弟分而复合的故事。
④传说南朝时,京兆尹田家三兄弟分家,当别的财产都已分置妥当时,最后才发现院子里还有一株枝叶扶疏、花团锦簇的紫荆花树不好处理。当晚,兄弟三人商量将这株紫荆花树截为三段,每人分一段。第二天清早,他们发现这株紫荆花树枝叶已全部枯萎,花朵也全部凋落。三兄弟感叹道:“树本同株,听到要将它劈死平分,变得憔悴枯萎了,树似无情却有情,真是人不如木!”后来,兄弟三人又把家合起来,并和睦相处。那株紫荆花树好像颇通人性,也随之又恢复了生机,且生长得花繁叶茂。
⑤紫荆花蕴含的意义不只是比拟亲情,寓意兄弟和睦,家业兴旺,还代表湛江这个光荣的革命城市对先烈的缅怀之情。在湛江的历史上,还有一段关于紫荆花的悲壮的故事:
⑥光绪二十四年,法帝国主义向清政府提出租借广州湾(即湛江)的无理要求,清政府却屈膝投降,竟然派官员与法军划定租界。法帝国主义者所到之处烧杀掳掠,敌人的野蛮的暴行激起了广大人民的极大愤慨,他们抱着“寸土当金与伊打”的信念,团结一致,英勇抗敌。劫难过后,人们在寸金公园建造了一座大型坟墓,合葬那些壮烈牺牲的英雄。后来坟墓上就长出一棵人们从未见过的开着紫红色花朵的树,这就是紫荆树!
⑦也许是紫荆花的精神感动了湛江,也许是紫荆花的美丽映照了湛江,1984年,湛江把紫荆花定为湛江市的市花。
⑧在深刻地理解了湛江人民以紫荆花作市花蕴含的意义后,我愈舍不下紫荆花的美丽,那在绿色丛中绽放的紫色鲜花,有一种芬芳,一种似有似无的芬芳;她有一种美丽,一种似静如烈的美丽。在你走远回眸的那一瞬间你会永远记住她的美丽……
⑨她的美丽,是在春日里枝头傲放的从容自然,是在夏日里不畏寂寞的不卑不亢。那一丛丛,那一束束,紫中见朱,白里透红,在风中摇曳起舞,是优雅,是浪漫,更是一种高境界的期待。
⑩她的美丽,谱写了湛江与国际友好城市的赞歌。中澳友谊花园就是这赞歌的见证。当你漫步中澳友谊花园,你定会被那满树紫色花的紫荆,与那像一只燃烧的火炬的火焰木吸引,这两种花正是湛江与凯恩斯两市人民的友谊见证。
⑾她的美丽,诠释了湛江人默默奉献、团结奋斗的精神。她奉献着自己的一切,就像勤劳的湛江人民,为建设湛江这个港口城市默默奉献着;今天,湛江人民正在为实施“以港兴市、工业立市、生态建市”的发展战略而努力拼搏,因为这种精神,湛江——中国大陆最南端的这颗“璀璨明珠”将更加光彩夺目。
文章第②段从哪些方面介绍了紫荆?


第⑤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结合全文看,紫荆花被定为湛江市的市花,其象征意义有哪些?


从表达方式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文语言的特色及其表达效果。

徐闻,千年梦回三墩情
①有人说:春风,是冰河的等待;收获,是秋天的等待;雨露,是大地的等待;阳光,是大海的等待。那么,2010年的3月,我们与徐闻的这一次初遇,便是她千年的等待。
②踏上徐闻这片红土地的一瞬间,亲吻到的不仅仅是淳朴的田园美景,还有岁月流逝的印痕。据记载,徐闻城于公元前111年建在海边的讨网村,前临大海,面对三墩。三墩是古讨网村的天然屏障,三岛连环,犹如三只巨大的神龟守护着古老的港湾,古称“瀛岛联璧”、“蓬莱三仙湖”。
③这里俯拾即是的不单是一种心境,一袭美景,还有沉甸甸的历史传记与美丽传说。请你用一颗宁静的心,细数古椰葱翠,阳光斑斓和湖水的澄澈静谧。她不是风华绝代的美人,只是一个纯洁朴素的渔家姑娘,从远古走来,与你赴一个千年的邀约。
④越过椰林,漫步在古港堰堤上,映入视线的是古朴的村庄,蓊郁的红树林,还有历尽沧桑之后,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的徐闻港。昔日的盛世繁华已经远去,航海家们的身影朦胧在历史中,化作这里的空气、水以及神韵。然而,经过千年风雨洗礼,八角定位航海石标留存至今,古人曾经向这里注满灯油,让熊熊燃烧的火焰指引航向。俯身触摸它周遭无数次经过火焰烧灼后留下的一圈圈灰白痕迹,仿佛梦回千年。历史、文化的交流,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正是从这里始发。
⑤曾显赫一时的侯官神座上马凳,用静默讲述着一段古老神秘的传说;散落着的数不尽的汉砖汉瓦,见证着历史穿越的千年时光。
⑥行至乌龟石处,游人甚多。这乌龟石未经人工一丝一毫的雕琢,却惟妙惟肖,宛若千年之前悠然望天的巨型神龟,在刹那的斗转星移中石化成如今的黑色琥珀;千年之后,用一种永恒定格的姿态,记录古时那一段或风和日丽或月明星稀的时光。
⑦千万年来,由于火山玄武岩受海水浸泡冷却凝固而产生龟裂构造现象,经海水日长月久的冲刷,生成如此生动的乌龟石。它是天地海的融合,是原始本真的自然奇观。
⑧关于这乌龟石,亦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相传很久以前,三位美若天仙的徐闻村姑在海边嬉戏,她们救起一只受伤的小海龟,将它放生大海。村姑们在回家的路上,遇到途经此处的官员,不幸被其相中,被强制遴选入宫。三位村姑向往自由的生活,面对官兵的追捕,她们逃至海边,海龟赶来相救,可是为时已晚,村姑已相继跳入大海。海龟因没能及时救起溺水身亡的村姑,非常伤心,决定日日夜夜守护三名善良坚贞的姑娘。三位村姑化作如今的三墩,而那些海龟也化作了这神奇的龟石,守护着三墩……  
⑨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生活的涓涓细流源自历史的绵延长河,总能够以小见大,用凝固的片片时光给人智慧的启迪。旅行的目的,或许就在于此。城市的逼仄空间,生活得久了,让人产生逃离的念头。其实无须天涯海角,不必万里长城,只需在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徐闻三墩一走,就是千年!你会明白,原来悠远如此淳朴,亘古如此亲近!
⑩这是一场公元前111年的约定。你见或不见,徐闻都在大陆最南端,撑起了风帆,等你起航。(摘自《湛江日报》,作者:冰姐天阁,选文有删改。)
作者用诗一样的语言叙写了一次充满诗意的徐闻三墩之旅,阅读全文,按“示例”的形式,说说作者描写了哪些对象?(30字以内)
【示例】历经洗礼的徐闻港


结合具体语境,说说下面句子中划线词语的含义。
(1)踏上徐闻这片红土地的一瞬间,亲吻到的不仅仅是淳朴的田园美景,还有岁月流逝
的印痕。


(2)航海家们的身影朦胧在历史中,化作这里的空气、水以及神韵。


联系全文,说说第⑨段划线句子作者为什么说“只需在祖国大陆的最南端——徐闻三墩一走,就是千年”?




结合全文分析,第①段的排比句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章前后多次照应,试举一例说说它是如何照应的。


《芦花荡》节选
①第二天,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小火轮开得离苇塘远一些,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十几个鬼子在水里泅着,日本人的水式真不错。水淀里没有一个人影,只有一团白绸子样的水鸟,也躲开鬼子往北飞去,落到大荷叶下面歇凉去了。从荷花淀里却撑出一只小船来。一个干瘦的老头子,只穿一条破短裤,站在船尾巴上,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两只手却忙着剥那又肥又大的莲蓬,一个一个投进嘴里去。
  ②他的船头上放着那样大的一捆莲蓬,是刚从荷花淀里摘下来的。不到白洋淀,哪里去吃这样新鲜的东西?来到白洋淀上几天了,鬼子们也还是望着荷花淀瞪眼。他们冲着那小船吆喝,叫他过来。
  ③老头子向他们看了一眼,就又低下头去。还是有一篙没一篙地撑着船,剥着莲蓬。船却慢慢地冲着这里来了。
  ④小船离鬼子还有一箭之地,好像老头子才看出洗澡的是鬼子,只一篙,小船溜溜转了一个圆圈,又回去了。鬼了们拍打着水追过去,老头子张皇失措,船却走不动,鬼子紧紧追上了他。
  ⑤眼前是几根埋在水里的枯木桩子,日久天长,也许人们忘记这是为什么埋的了。这里的水却是镜一样平,蓝天一般清,拉长的水草在水底轻轻地浮动。鬼子们追上来,看着就扒上了船。老头子又是一篙,小船旋风一样绕着鬼子们转,莲蓬的清香,在他们的鼻子尖上扫过。鬼子们像是玩着捉迷藏,乱转着身子,抓上抓下。
  ⑥一个鬼子尖叫了一声,就蹲到水里去。他被什么东西狠狠咬了一口,是一只锋利的钩子穿透了他的大腿。别的鬼子吃惊地往四下里一散,每个人的腿肚子也就挂上了钩。他们挣扎着,想摆脱那毒蛇一样的钩子。那替女孩子报仇的钩子却全找到腿上来,有的两个,有的三个。鬼子们痛得鬼叫,可是再也不敢动弹了。
  ⑦老头子把船一撑来到他们的身边,举起篙来砸着鬼子们的脑袋,像敲打顽固的老玉米一样。
  ⑧他狠狠地敲打,向着苇塘望了一眼。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⑨在那苇塘的边缘,芦花下面,有一个女孩子,她用密密的苇叶遮掩着身子,看着这场英雄的行为。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节选文段所写的内容。


简要分析下面两处景物描写的作用。
(1)中午的时候,非常闷热。一轮红日当天,水面上浮着一层烟气。


(2)在那里,鲜嫩的芦花,一片展开的紫色的丝绒,正在迎风飘撒。


老头子是如何把鬼子引进自己设好的圈套的?



文段着重突出了对老头子哪些方面的描写?表现了老头子什么特点?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18分)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周国平
①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②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独处也是一种能力 1 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且在一定意义上是比交往更为重要的一种能力。反过来说,不擅交际固然是一种遗憾,不耐孤独也未尝不是一种很严重的缺陷。 2 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并非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具备的。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人在寂寞中有三种状态。一是惶惶不安,茫无头绪,百事无心,一心逃出寂寞。二是渐渐习惯于寂寞,安下心来,建立起生活的条理,用读书、写作或别的事务来驱逐寂寞。三是寂寞本身成为一片诗意的土壤,一种创造的契机,诱发出关于存在、生命、自我的深邃思考和体验。 3 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
③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这时候,我们独自面对自己和上帝,开始了与自己的心灵以及与宇宙中的神秘力量的对话。一切严格意义上的灵魂生活都是在独处时展开的。和别人一起谈古说今,引经据典,那是闲聊和讨论;唯有自己沉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④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⑤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⑥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 4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5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6 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 7 世上浸于古往今来大师们的杰作之时,才会有真正的心灵感悟。和别人一起游山玩水,那只是旅游;唯有自己独自面对苍茫的群山和大海之时,才会真正感受到与大自然的沟通。 4 从心理学的观点看,人之需要独处,是为了进行内在的整合。所谓整合,就是把新的经验放到内在记忆中的某个恰当位置上。唯有经过这一整合的过程,外来的印象才能被自我所消化,自我也才能成为一个既独立又生长着的系统。所以,有无独处的能力,关系到一个人能否真正形成一个相对自足的内心世界,而这又会进而影响到他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5 怎么判断一个人究竟有没有他的“自我”呢?有一个可靠的检验方法,就是看他能不能独处。当你自己一个人呆着时,你是感到百无聊赖,难以忍受呢,还是感到一种宁静、充实和满足? 6 对于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在他看来,一种缺乏交往的生活当然是一种缺陷,一种缺乏独处的生活则简直是一种灾难了。 7 世上没有一个
⑦世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不能忍受孤独的人却是一个灵魂空虚的人。世上正有这样的一些人,他们最怕的就是独处,让他们和自己呆一会儿,对于他们简直是一种酷刑。只要闲了下来,他们就必须找个地方去消遣。他们的日子表面上过得十分热闹,实际上他们的内心极其空虚。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避免面对面看见自己。对此我只能有一个解释,就是连他们自己也感觉到了自己的贫乏,和这样贫乏的自己呆在一起是顶没有意思的,再无聊的消遣也比这有趣得多。这样做的结果是他们变得越来越贫乏,越来越没有了自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为什么说“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
第①段划线的词语“在一定意义上”能否删去,为什么?
文章开头说“人们往往把交往看作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本文就“独处”谈论了很多道理;其实从另一个角度看,“交往”是一种更大的能力。请联系实际,就“交往”是一种更大的能力,谈谈你自己个人的理解。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