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是东、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图,图是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图,据此回答问题。我国政府协调了东、西部发展的原因,叙述错误的是
A.西部输出了资源,但是得到了资金,有利于经济的再发展 |
B.东部输出了资金,但是得到了资源,有利于解决资源短缺问题 |
C.通过东、西部资源与资金的相互流动,加强了东、西部的协调发展 |
D.通过西气东输国家加大了东、西部的税收,有利于投资其他行业 |
东、西部每万元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图说明
A.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耗能量就越大 |
B.经济发展水平越低,耗能量就越小 |
C.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对单位国民生产总值的能耗有很大影响 |
D.单位国民生产总值能耗的高低与经济发展水平成正比 |
世界四大著名渔场中,因为有强烈上升流而形成的是:
A.秘鲁渔场 | B.北海道渔场 | C.北海渔场 | D.纽芬兰渔场 |
图16是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不同区域的天气状况示意图,读图分析46-48题:图中白天气温最高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图示区域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夏季的白天气压最低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图15中,左侧是河流某段的平面示意图,甲、乙、丙、丁是沿A—B作的河床剖面图,箭头表示水流方向,读图完成下题。甲、乙、丙、丁四图中,河床形态和水流状况正确的是()
A.甲 | B.乙 | C.丙 | D.丁 |
关于该河段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岸为凸岸,以侵蚀为主 | B.A岸为凹岸,以堆积为主 |
C.B岸为凸岸,以堆积为主 | D.B岸为凹岸,以侵蚀为主 |
图14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地貌,读图回答41-43题: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A.东北风 | B.东南风 |
C.西北风 | D.西南风 |
该地貌类型在我国分布最广的是:
A.华北地区 | B.西北地区 | C.西南地区 | D.东北地区 |
该地貌最高处的海拔:
A.880米 | B.大于900米 |
C.880~890米之间 | D.880~900米之间 |
该图是“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8-40题:人类对水循环影响最大的环节是:
A.C | B.G |
C.F | D.E |
对陆地水资源更新作用最大的是
A.A、B循环
B.H、G
C.A、C、G、E、F循环
D.B、C、G、F循环关于水循环的叙述,正确的是:
A.水循环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
B.水循环是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之间水的连续运动 |
C.水循环使海陆间物质得到交换,没有能量的交换 |
D.水汽输送总是从海洋向陆地方向输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