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①魏博,古地名。
诗歌前两联描写了怎样的场景?有什么作用?
结合诗歌后两联,简要分析何相公形象。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祝英台近晚春
[宋]辛弃疾
宝钗分[注],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啼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
[注]“宝钗分”,古代人分别时,常将钗分作两股,男女各执一股,以为纪念。
从词风看,这首词应该属于___________派。在通过细节刻画心理方面,本词有两句与唐代诗人张籍《秋思》中的“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有异曲同工之妙,请把这两句词填在横线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全词,简析画线词句的表现手法和词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菩 萨 蛮
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①滟滟:光摇动貌。
这首词中最能体现季节特点的词语有。“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中“今夕”指之夕。
“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中“客醉”二字耐人寻味,请加以分析。

瑶瑟怨①
温庭筠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②。
【注释】①瑶瑟:对瑟的美称。
②十二楼:原指神仙的居所,此指女子的住所。
(1)诗歌第三句“雁声远过潇湘去”和《滕王阁序》中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在表情达意上有何不同?
(2)对于这首诗的理解,有人认为是写女子的别离之怨,有人认为是写音乐的意境与感染力,你赞同哪种理解,请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①齐己:唐代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
②“望春台”指京城。
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
尾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意愿?

红梅①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②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①苏轼因“乌台诗案”受到政敌的迫害,元丰三年被贬黄州。此时,刚刚过去两年。
②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笔下的《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意思是把红梅看作桃花吧,不见桃树上应有的绿叶;把红梅看作杏花吧,它的枝子又是青的。
首联运用了哪种手法?并请结合诗句分析其作用。
作者在尾联批评石老的诗没有捕捉到红梅最本质的特征。请结合颔联来分析“梅格”。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