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在距月球表面200km的P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如图所示。之后,卫星在P点又经过两次“刹车制动”,最后在距月球表面200km的圆形轨道Ⅲ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由于“刹车制动”,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上Ⅰ长 |
| B.虽然“刹车制动”,但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上Ⅰ短 |
| C.“嫦娥一号”在P点的线速度大于Q点的线速度。 |
| D.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P点时加速度小于沿轨道Ⅰ运动到P点(尚未制动)时的加速度 |
如图甲所示,两个闭合圆形线圈A、B的圆心重合,放在同一水平面内,线圈A中通以如图乙所示的变化电流,t=0时电流方向为顺时针(如图中箭头所示)。在t1~t2时间内,对于线圈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
A.线圈B内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线圈有扩张的趋势
B.线圈B内有顺时针方向的电流,线圈有收缩的趋势
C.线圈B内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线圈有扩张的趋势
D.线圈B内有逆时针方向的电流,线圈有收缩的趋势
如图所示的装置,可以探究影响安培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如果想增大导体棒摆动后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下列操作中可行的是()
| A.更换磁性较弱的磁铁 |
| B.把磁铁的N极和S极对调 |
| C.减小通过导体棒中的电流强度I |
| D.把接入电路的导线从②、③两端换成①、④两端 |
一带电粒子射入固定在O点的点电荷的电场中,粒子轨迹如图中虚线abc所示,图中实线是同心圆弧,表示电场的等势面,不计粒子重力,可以判断( )
| A.粒子受静电引力的作用 | B.粒子速度![]() |
C.粒子动能![]() |
D.粒子电势能![]() |
关于磁感应强度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磁场中某点B的大小,跟放在该点的一小段通电直导线的长度有关 |
| B.在磁场中磁感线越密集的地方,磁感应强度越大 |
| C.在磁场中某点一小段通电直导线不受磁场力作用时,该点B值大小为零 |
| D.磁场中某点B的方向,跟该点处一小段通电直导线所受磁场力方向一致 |
关于电动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一个电源的电动势的大小只由电源本身决定 |
| B.因电动势的单位和电势差相同,所以电动势实质上就是电势差 |
| C.一个电动势为1.5V的电池接入电路时,若有1C的电荷量通过电路,就有1.5J的化学能转变成电能 |
| D.电压表接到电源两极时,测得的值完全等于电动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