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1月5日,“嫦娥一号”探月卫星沿地月转移轨道直奔月球,在距月球表面200km的P点进行第一次“刹车制动”后被月球捕获,进入椭圆轨道Ⅰ绕月飞行,如图所示。之后,卫星在P点又经过两次“刹车制动”,最后在距月球表面200km的圆形轨道Ⅲ上绕月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于“刹车制动”,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上Ⅰ长 |
B.虽然“刹车制动”,但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周期比在轨道上Ⅰ短 |
C.“嫦娥一号”在P点的线速度大于Q点的线速度。 |
D.卫星在轨道Ⅲ上运动的P点时加速度小于沿轨道Ⅰ运动到P点(尚未制动)时的加速度 |
汽车以2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刹车后的加速度大小为5 m/s2,那么开始刹车后2 s内与开始刹车后6 s内汽车通过的位移之比为().
A.1∶1 | B.1∶3 | C.3∶4 | D.4∶3 |
在物理学发展的过程中,许多物理学家的科学研究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程.在对以下几位物理学家所作科学贡献的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 ()
A.牛顿应用“理想斜面实验”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 |
B.胡克认为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弹簧的弹力才与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 |
C.亚里士多德认为两个从同一高度自由落下的物体,重物体与轻物体下落一样快 |
D.伽利略利用斜面实验和逻辑推理证明了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都相同 |
为了得到塔身的高度(超过5层楼高)数据,某人在塔顶使一颗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在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下面哪几组物理量的测定,求出塔身的高度
A.最初1![]() |
B.石子落地的速度 |
C.最后1![]() |
D.下落经历的总时间 |
如图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象,根据图象做出的以下判断中,正确的是
A.物体始终沿正方向运动 |
B.物体先沿负方向运动,在t ="2" s后开始沿正方向运动 |
C.在t =" 2" s前物体位于出发点负方向上,在t =" 2" s后位于出发点正方向上 |
D.在t = 2s时,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
水平地面上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沿同一方向作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下列判断 正确的是
A.甲做匀速运动,乙做匀加速运动 |
B.2s前甲比乙速度大,2s后乙比甲速度大 |
C.在2s时乙追上甲 |
D.在第4s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