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图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动势为12V,内电阻1Ω。闭合S后,调整R的阻值,使电压表的示数增大ΔU=2V。在这一过程中 ( )
A.通过R1的电流增大,增量小于ΔU/R1 |
B.R2两端的电压减少2V |
C.通过R2的电流减少,减少量小于ΔU/R2 |
D.路端电压增大2V |
如图(甲)所示,ab为原不带电的细导体棒,q为一带正电的点电荷,当达到稳定后,导体棒上的感应电荷在棒内O点处产生的场强大小为E1,O点的电势为U1,现用一导线把导体棒的b端接地,其他条件不变,如图(乙),待稳定后,导体棒上的感应电荷在棒内O点处产生的场强大小为E2,O点的电势为U2,经分析后可知
A.E1=E2,U1<U2 | B.E1>E2,U1=U2 |
C.E1=E2,U1>U2 | D.E1>E2,U1=U2 |
两个物体A、B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并排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用相同的水平拉力F同时分别作用于物体A、B上,分别作用一段时间后撤去,两物体各自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两物体A、B运动的图像分别如图a、b所示。已知拉力F撤去后,物体做减速运动的
图像彼此平行,由图中信息可得:
A.m1>m2
B.t=3 s,物体A、B再次相遇
C.拉力F对物体A所做的功较多
D.拉力F对A的最大瞬时功率是对物体B最大瞬时功率的倍
如图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一小球以速度v向右匀速运动,当它经过靠近桌边的竖直木板ad边正前方时,木板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若木板开始运动时,cd边与桌面相齐,则小球在木板上的投影轨迹是
以下关于物理学史和物理方法叙述中,正确的是
A.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使用的科学方法是: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
B.安培通过多年的研究,发现了电流周围存在磁场 |
C.卡文迪许利用扭称实验得出万有引力与距离平方成反比的规律 |
D.牛顿根据理想斜面实验,提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
如图所示,在地面上以速度υ0抛出质量为m的物体,抛出后物体落在比地面低h的海平面上,若以地面为零势能面,且不计空气阻力,则( )
A.物体在海平面的重力势能为mgh |
B.重力对物体做的功为mgh |
C.物体在海平面上的机械能为![]() |
D.物体在海平面上的动能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