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英国物理学家卢瑟福曾预言:可能有一种质量与质子相近的不带电的中性粒子存在,他把它叫做中子。1930年发现,在真空条件下用a射线轰击铍()时,会产生一种看不见的、贯穿能力极强的不知名射线和另一种新粒子。经过研究发现,这种不知名射线具有如下的特点:① 在任意方向的磁场中均不发生偏转;② 这种射线的速度不到光速的十分之一;③ 用它轰击含有静止的氢核的物质,可以把氢核打出来。用它轰击含有静止的氮核的物质,可以把氮核打出来。并且被打出的氢核的最大速度vH和被打出的氮核的最大速度vN之比等于15 : 2。若该射线中的粒子均具有相同的能量,与氢核和氮核均发生正碰,且碰撞中没有机械能的损失。已知氢核的质量MH与氮核的质量MN之比等于1 : 14。
(1)写出a射线轰击铍核的核反应方程。
(2)试根据上面所述的各种情况,通过具体计算说明该射线是由中子组成,而不是g射线。
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固定一倾角θ=37°、表面光滑的斜面,物体A以的初速度沿斜面上滑,同时在物体A的正上方,物体B以某一初速度
水平抛出。如果当A上滑到最高点时恰好被B物体击中(A、B均可看作质点, sin37°=0.6,cos37°=0.8,g取10m/s2)。求:
(1)物体A上滑到最高点所用的时间t;
(2)物体B抛出时的初速度。
(3)物体A、B间初始位置的高度差h。
如图,传送带与地面倾角θ=30°,AB长度为,传送带以
的速率逆时针转动.在传送带上端A无初速度地放上一个质量为
的物体,它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取
,则:
(1)从物体开始运动至物体刚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这一过程中,传送带的摩擦力对物体做了多少功?
(2)物体从与传送带达到共同速度的瞬间至滑到B端的过程中,传送带的摩擦力对物体又做了多少功?
如图所示,轻杆长为3L, 在杆的A、B两端分别固定质量均为的球A和球B,杆上距球A为L处的点O装在光滑水平转动轴上,杆和球在竖直面内转动,已知球A运动到最高点时,球A对杆恰好无作用力。求:
(1)球A在最高点时的角速度大小;
(2)球A在最高点时,杆对水平轴的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如图所示,在距地面高为H=45m处,有一小球A以初速度水平抛出,与此同时,在A的正下方有一物块B也以相同的初速度
同方向滑出,B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A、B均可视为质点,空气阻力不计,重力加速度取
,求:
(1)A球落地时间及其抛出的水平距离。
(2)A球落地时,A、B相距多远。
在某星球上,宇航员用弹簧秤称得质量为m的砝码重力为F,乘宇宙飞船在靠近该星球表面空间飞行,测得其环绕周期为T。根据上述数据,试求该星球的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