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一列简谐横波,在t=0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质点振动的振幅为10cm。P、Q两点的坐标分别为-1m和-9m,波传播方向由右向左,已知t=0.7s时, P点第二次出现波峰。试计算:

①这列波的传传播速度多大?
②从t=0时刻起,经多长时间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
③当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点通过的路程为多少?

科目 物理   题型 计算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横波的图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做“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实验时,所用器材有:电动势为6V的电源,额定电压为2.5V的小灯泡,以及符合实验要求的滑动变阻器、电表、开关和导线。要求能测出尽可能多组数据,如图是没有连接完的实物电路。(已连接好的导线有a、b、c、d、e、f六根)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实物电路连接完整;
(2)连好电路,闭合开关,移动变阻器滑片P,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但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几乎不偏转,则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除故障后比和开关,移动滑片P到某处,电压表的示数为2.2V,在要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向__________端滑动(选填“左”“右”);
(4)通过移动滑片P,分别记下了多组对应的电压表和电流表的读数,并绘制成了如图所示的UI图线。根据UI图线提供的信息,可计算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______W。
(5)图线是曲线而不是过原点的直线,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利用碰撞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起按要求安装好后开始实验。先是不放被碰小球,重复实验若干次;然后把被碰小球净值放在斜槽末端的水平部分的前端边缘处,又重复实验若干次,在白纸上记录下重锤位置和各次实验时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一次为OMPN,设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质量分别为m1m2,且m1=2m2,则

(1)入射小球每次滚下都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其目的是
A.为了使入射小球每次都能水平飞出槽口
B.为了使入射小球每次都以相同的动量到达槽口
C.为了使入射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不变
D.为了使入射小球每次都能与被碰小球对心碰撞
(2)下列有关本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未放被碰小球和放了被碰小球m2时,入射小球m1的落点分别为MP
B.未放被碰小球和放了被碰小球m2时,入射小球m1的落点分别为PM
C.未放被碰小球和放了被碰小球m2时,入射小球m1的落点分别为NM
D.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若测得|ON|=2|MP|,则标明碰撞过程中由m1m2两球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

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电池的内阻较小,为了防止在调节滑动变阻器时造成短路,电路中用一个定值电阻R0起保护作用。除电池、开关和导线外,可供使用的实验器材还有:

(a)电流表(量程0.6A、3A);
(b)电压表(量程3V、15V)
(c)定值电阻(阻值1、额定功率5W)
(d)定值电阻(阻值10,额定功率10W)
(e)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额定电流2A)
(f)滑动变阻器(阻值范围0~100、额定电流1A)
那么:
①要正确完成实验,电压表的量程应选择V,电流表的量程应选择A;R0应选择的定值电阻,R应选择阻值范围是的滑动变阻器。
②引起该实验系统误差的主要原因是

【物理——选修3-3】


(1)如图是氧气分子在不同温度(0℃和100℃)下的速率分布,由图可得信息()

A.同一温度下,氧气分子呈现出“中间多、两头少”的分布规律
B.随着温度的升高,每一个氧气分子的速率都增大
C.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中速率小的分子所占的比例低
D.随着温度的升高,氧气分子的平均速率变小

(2)在“用油膜法估测分子的大小”实验中,将4mL的纯油酸溶液滴入20L无水酒精溶液中充分混合.注射器中1mL的上述混合溶液可分50滴均匀滴出,将其中的1滴滴入盛水的浅盘里,待水面稳定后,将玻璃板放在浅盘上,在玻璃板上描出油膜的轮廓,随后把玻璃板放在坐标纸上,其形状如图所示,坐标纸上正方形小方格的边长为10mm.试解答下列问题,结果均取一位有效数字。
① 油酸膜的面积约是多少?
② 已知每一滴油酸酒精溶液中含有纯油酸的体积是,请估测油酸分子的直径。

(1)有一只电流表的满偏电流,内阻,现在要把它改装成一量程为Um=3的电压表。
①在虚线框中画改装电路原理图,并计算出所用电阻的阻值。
②某同学完成改装后,把这只电压表接在图示电路中进行测量:已知电阻R=1,断开电键S时电表读数U1=;闭合电键S时电表读数。试根据他所测出的数据近似计算出这只干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电阻,并说明你所作计算的近似的依据。

(2)地球同步卫星的发射一般是采用“三步走”来实施的:首先利用大推力火箭把卫星(携带推进器)送入近地圆轨道I;经过调整后,启动所携带的推进器一段时间,使卫星进入椭圆转移轨道Ⅱ;再经调整后,在椭圆轨道的远地点再次利用推进器,使卫星进入地球同步轨道Ⅲ,轨道情景如图所示,图中A、B两点分别为椭圆轨道Ⅱ与圆轨道I和Ⅲ的切点。

①比较卫星I、Ⅱ运动经过A点的加速度a 、a,并简要说明理由.(推进器不在工作状态时)答:a a(填“>”、“<”、“=”)理由:

②比较卫星分别沿轨道Ⅱ和Ⅲ运动经过B点时速度的大小关系(推进器不在工作状态时)(填“>”、“<”、“=”)
③已知地球半径R=6.4×106m,地面处重力加速度,同步卫星的周期T=8.64×104s。利用以上数据求出卫星在同步轨道上的运动速度(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