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①火车一出山海关,我便戴上耳机听起这秋天的音乐,整个身心立刻就进入秋天才有的一种异样温暖甜醉的感觉里。
②我把脸颊贴在窗玻璃上,挺凉,带着享受的渴望往车窗外望去,秋天的大自然展开一片辉煌灿烂的景象。阳光像钢琴明亮的音色洒在这收割过的田野上,整个大地像生过婴儿的母亲,幸福地舒展在开阔的晴空下,从麦茬里裸露出浓厚的红褐色是大地母亲健壮的肤色;所有树林都在炎夏的竞争中把自己的精力膨胀到头,此刻自在自如地伸展它优美的枝条;所有金色的叶子都是它的果实,一任秋风翻动,煌煌夸耀着秋天的富有。真正的富有感,是属于创造者的;真正的创造者,才有这种潇洒而悠然的风度。一只鸟儿随着一阵轻扬的小提琴旋律腾空飞起,它把我引向无穷纯净的天空。任何情绪一入天空便化作一片博大的安寂。这愈看愈大的天空有如伟大哲人恢宏的头颅,白云是他的思想。有时风云交汇,会闪出一道智慧的灵光,响起一句警示世人的哲理。此时,哲人也累了,沉浸在秋天的松弛里。它高远,平和,神秘无限。大大小小、松松散散的云彩是他思想的片断,而片断才是最美的,无论思想还是情感……这千形万状精美的片断伴同空灵的音响,在我眼前流过,还在阳光里洁白耀眼。那乘着小提琴旋律的鸟儿一直钻向云天,愈高愈小,最后变成一个极小的黑点儿,忽然“噗”地扎入一个巨大、蓬松、发亮的云团……
③接下去的温情和弦,带来一片疏淡的田园风景。秋天消解了大地的绿,用它中性的调子,把一切色泽调匀。和谐又高贵,平稳又舒畅,只有收获过了的秋天才能这样静谧安详。几座闪闪发光的麦秸垛,一缕银蓝色半透明的炊烟,这儿一棵那儿一棵怡然自得站在平原上的树,这儿一只那儿一只慢吞吞吃草的杂色的牛。在弦乐的烘托中,我心底渐渐浮起一张又静又美的脸。我曾经用吻像画家用笔那样勾勒过这张脸:轮廓、眉毛、眼睛、嘴唇……这样的勾画异常奇妙,无形却深刻地记住。你嘴角的小涡、颤动的睫毛、鼓脑门和尖俏下巴上那极小而光洁的平面。近景从眼前疾掠而过,远景跟着我缓缓向前,大地像唱片慢慢旋转,耳朵里不绝地响着这曲人间牧歌。
④一株垂死的老树一点点走进这巨大唱片的中间来。它的根像唱针,在大自然深处划出一支忧伤的曲调。心中的光线和风景的光线一同转暗,即使一湾河水强烈的反光,也清冷,也刺目,也凄凉。一切阴影都化为行将垂暮秋天的愁绪;萧疏的万物失去往日共荣的激情,各自挽着生命的孤单;篱笆后一朵迟开的小葵花,像你告别时在人群中的最后一次招手,跟着被轰隆隆前奔的列车见到后边……春的萌动、颤栗、骚乱,夏的喧闹、蓬勃、繁华,全都消匿而去,无可挽回。不管它曾经怎样辉煌,怎样骄傲,怎样光芒四射,怎样自豪地挥霍自己的精力与才华,毕竟过往不复。人生是一次性的,生命以时间为载体,这就决定人类以死亡为结局的必然悲剧。谁能把昨天和前天追回来,哪怕再经受一次痛苦的诀别也是幸福,还有那做过许多傻事的童年,年轻的母亲和初恋的梦,都与这老了的秋天去之遥远了。一种浓重的忧伤混同音乐漫无边际地散开,渲染着满目风光。我忽然想喊,想叫这列车停住,倒回去!
突然,一条大道纵向冲出去,黄昏中它闪闪发光。如同一支号角嘹亮吹响,声音唤来一大片拔地而起的森林,像一支金灿灿的钢管乐队,奏着庄严的乐曲走进视野。来不及分清这是音乐还是画面变换的缘故,心境陡然一变,刚刚的忧愁一扫而光。当浓林深处一棵棵依然葱绿的幼树晃过,我忽然醒悟,秋天的凋谢全是假象!
⑥它不过是在寒飙来临之前秋天把生命掩藏起来,把绿意埋在地下,在冬日的雪被下积蓄与浓缩,等待下一个春天里,再一次加倍地挥洒与铺张!远远山坡上,坟茔,在夕照里像一堆火,神奇又神秘,它那里是埋葬的一具尸体或一个孤魂?既然每个生命都在创造了另一个生命后离去,什么叫做死亡?死亡,不仅仅是一种生命的转换,旋律的变化,画面的更迭吗?那么世间还有什么比死亡更庄严、更神圣、更迷人!为了再生而奉献自己的伟大的死亡啊……
⑦秋天的音乐已如圣殿的声音,这壮美崇高的轰响,把我全部身心都裹住、都净化了。我惊奇地感觉自己像玻璃一样透明。                          (《秋天的音乐》节选冯骥才)
请简要概括文章描写了秋景哪些特点?
认真阅读第④自然段,作者为什么要写一棵垂死的老树?
第⑤自然段中加线句在文中有何作用?
结合文章内容,回答问题
(1)作者为什么说:“我忽然想喊,想叫这列车停住,倒回去!”
(2)如何理解“秋天的凋谢全是假象”?
作者在聆听“秋天的音乐” 中,传达了哪些感受?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警惕电子雾
①生活在如今这个时代的人比前几代人应该说幸福多了,首先是可以尽情享受现代文明带来的安逸和舒适以及声光电的刺激:空调、电脑、音响、手机、随身听、电视、微波炉、冰箱、电磁炉……然而,在广泛使用电器设备的同时,随之一个重大的污染难题就出现了,电器设备辐射出的电子雾越来越多。
②傍晚回家,茶余饭后,安坐在沙发上欣赏电视节目,消除一天的疲累。你可知道,在无形中你正在遭受电磁波的污染,而且距离电视机越近污染越严重。有一个明显的例子,美国生物学家对使用电热毯而流产的孕妇进行调查,在这1700名流产孕妇当中,有75%的流产发生在冬季的三个月里,因为在这个季节里使用电热毯最多、最集中。另有一些专家研究观察,27名在荧光屏前工作的孕妇,其中有14人发生流产、1个早产、5人生出畸形儿,直接危害率达到66%以上。有人对近15000名办公室工作人员调查发现,每周使用录像机、显示器20小时以上者,身体健康比不使用者差一半,孕妇的不良反应达到90%。美国一位50多岁的妇女因严重心律不齐,植入了心脏起搏器。出院以后,她像以前一样到超市购买日用品,奇怪的是,她一跨进超市就感到心悸、呼吸困难、头晕,一回到家里就恢复了正常。后来请教专家,才明白大型超市里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发出了强大的电磁波,电磁波干扰了植入的心脏起搏器的正常运转。上述这些电磁波污染就是通常所说的电子雾污染。
③电子雾污染的最大危害还在于这种时时刻刻围绕我们的杀手是无形的,看不见、听不到,不显山不露水。在一般情况下,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并不多。大量存在的是,日常工作、生活中普通电器带来的低强度电子雾污染,这种污染辐射不像农药中毒、噪音污染那样立竿见影,是在不知不觉中,长期地作用于人体。这是最多、最难避免、最不引人注意的污染。那些充实于空间的电磁波穿透力极强,透过体表深入深层组织和器官,平时或许不太引人关注,一旦出现表层组织疼痛,深层组织或者器官已经受到严重损害了,它就像一个穿着隐形衣的魔鬼,在你不设防的状态下,隐藏着狰狞的面目疯狂侵蚀你。
④电子雾干扰人体的生物磁场,伤害人体细胞,扰乱人体循环系统、神经系统,使人体免疫力、生殖能力、代谢功能下降。极易导致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出现心动过缓、心搏血量减少,甚至心肌梗死、脑梗死……国外研究证实,电子雾能够诱发癌症并加速人体癌细胞增加。周围有高压线经过的住宅居民,患乳腺癌的几率比常人高7.4倍!在高压线附近作业的工人,其癌细胞生长速度比一般人快24倍!意大利医学专家认为,他们国家每年大约有400多名儿童患白血病,主要原因是电磁污染所致!尤其是距离高压线较近的儿童家庭,是更为直接的受害者。
请根据文章内容给“电子雾污染”下一个定义。
电子雾污染有哪些特点?电子雾污染会给人体带来哪些危害?。
“在一般情况下,过量的超强度的电磁波强辐射对人体造成急性损害的并不多”,这句话中“在一般情况下”能否删去?为什么?
第④段画线句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高科技是一把双刃剑,面对电子雾的危害,结合文章内容,请你给人们提出至少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门外那对老人牛凯
  ①一天全家正吃晚饭,突然有人敲门,开门见是一对老年夫妇,大概都有六十多岁,穿着物业的衣服。我以为来收物业费,刚要解释,那大婶忙举起手中的水桶,说想来接桶水。我说没问题,刚要接过水桶,她身后的大叔闪出来,说要给我钱。一桶水当然不值什么钱,可大叔很认真地抓住水桶,说想以后定时来打水,不给钱他们心里过意不去。我推辞了半天,他才放开手。
 ②接好两桶水,我顺便给他们提过去。他们租的房其实是间储藏室,从虚掩的门看进去,也就十几平方米,里面除了一张床便没了多大地方。老人连连称谢,甚至又把我送了回来。
 ③ 过了几天,我忽然想起他们没来打水,一次正遇到他便问起来。大叔先是歉意地一笑,说我不要钱,他们也不好再来麻烦。前几天他们发现不远处的山脚有条小溪,水挺干净,便每天从那里挑些水来用,吃的水是从另外一家接的,已经商量好每月给他们钱,说这样心里总踏实些,然后又对我说了些感激的话。事已至此,我也无言,只觉得有些莫名的遗憾。
 ④小区里住的大都是以前单位的同事,我们彼此都很熟悉,孩子们也都能玩在一起,每天放学后,院子里便成了他们的天堂。老人的房门始终开着,每当干完活他们便拿张小凳出来看着孩子们玩,一有车来,便站起来把嬉闹的孩子喊走,等车过去再慢悠悠坐下。日子久了,我们也都熟悉起来。有时遇到谁家有事,便让他们给看着孩子,每当这时,老人都格外高兴,直到家长回来把孩子领走,他们才如完成任务般轻松愉悦。
 ⑤每到夏日晚饭后,人们都喜欢在院子里乘凉,也有好事者支张桌子,几个人甩把扑克。他们也凑上来看,让他们打,他们总是推辞,说看看就行,一副很知足的样子。一天晚上,忽听见院子里传来二胡婉转悠扬的声音。我出去一看,竟是那位老人坐在门口,正入神地拉着。看得出他在有意识地控制,所以声音不大,但他拉得不错,一曲凄婉的《二泉映月》竟驱散了些夏夜的燥热。渐渐地,不少人围了过来。老人似乎有些不好意思,便停了手。我们让他再拉几首,他犹豫了一下便又拉了起来。看天色有些晚,他说今天不拉了,有上早班的还要休息,人们这才散去。
 ⑥一天,我记得钥匙好像丢在了外面,便去老人处问,正看到他们在吃饭。房子本来就小,他们正坐在床沿上,面前的小凳上放着个方便袋,里面装着好像是点儿凉皮,两人正头碰头地就着馒头吃。见我过来,他们都有些吃惊,忙站起来把我往里让,其实里面早没了地方。我忙说明来意,他们立刻都认真回忆起来,甚至要放下馒头马上去找。我忙说抽空帮着问问就行,他们像接受重大任务般连连答应
 ⑦晚上,老人竟真找到了钥匙。后来才知道,他们几乎把那天晚上在那待过的人都问了一遍。找到钥匙,老人甚至比我还高兴,在我道谢时,他却急红了脸,说平时我们都很照顾他们,以后有啥事尽管说。
⑧两位老人起床很早,我们每次上下班都能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有时是点头一笑,有时是几句寒暄,觉得心情就格外轻松。我觉得,他们身上有着我们在苦苦找寻的东西。
文章围绕“那对老人”主要写了哪些事情?请简要概括。
老人为什么到不远处的山脚下小溪里去取水?“我”为什么对老人不再来打水感到有些“莫名的遗憾”?
结合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指出其表达效果。
(1)我说没问题,刚要接过水桶,她身后的大叔闪出来,说要给我钱。
(2)我忙说抽空帮着问问就行,他们像接受重大任务般连连答应。
文中第⑤段写“他犹豫了一下便又拉了起来,”请结合上下文,揣摩老人此时的内心活动,用第一人称表达出来。(不超过60字)
文章结尾说:“他们身上有着我们在苦苦找寻的东西。”这些“东西”具体指什么?“苦苦”一词应如何理解?

关于古建筑保护的主题阅读
材料一:最近几十年来,英国政府加强了对古建筑的保护力度。1984年,英国成立了一个名为“英格兰遗产”的组织,专门负责对全国的古建筑进行系统的调查、登记和保护,同时制定了相关法律,使英国对古建筑的保护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目前,全国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古建筑和历史遗迹共约50万处。英国还设立了500个保护区,不仅保护古建筑本身,而且对其周围环境也加以保护。他们认为,如果古建筑被高楼和高速路所环抱,就会失去它应有的韵味。
英国古建筑保护协会的创始人威廉·莫里斯说:“这些建筑绝不仅仅属于我们自己,它们曾属于我们的祖先,还将属于我们的子孙……它们从任何意义上说都不是我们可以任意处置的对象,我们只不过是后代的托管人而已。”
(节选自《一座城市要有一个灵魂》,作者孙希磊)
材料二:紫禁城对面,已经有一个被称为“大水母”的建筑站在那儿,睥睨着默不作声的八百年的北京历史。和“大水母”竞争占有北京天空的,还有中央电视台,那是钢铁和玻璃挑战极限的作品,以自身的特异做现代的宣示。一栋一栋光怪陆离的建筑,以“现代”之名,可以完全忽略建筑与周边人文环境的有机关系,那是不顾城市历史和传统美学的另一种恣意表现。意大利的建筑师,在竞标北京大剧院落榜之后,酸酸地说:“我以为,为北京这样有历史的古城设计剧院,常识告诉我,这新建筑一定要和古城的历史氛围相和谐,中国传统的元素一定要融进新建筑里去。没想到,得标的是这样一个东西,简直就像从火星掉下来的。我才知道,原来,中国人其实是希望和自己的传统一刀两断的。我完全想错了。”
(节选自《注视一个古都的蜕变》,作者龙应台)
材料三:浙江省十届人大常委会第35次会议批准的《宁波市文物保护点保护条例》规定,从2008年1月1日起,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实行危害文物保护点安全的行为。据了解,宁波市立法保护的文物保护点,是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尚未核定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的不可移动文物,包括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等。
(新华网浙江频道 2007-12-03)
材料四:我市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共登录不可移动文物8043处,其中古建筑4954处。随着国家文物局对文物保护工作标准化建设的日益深化,古建筑保护工程的技术要求也日益提高。为保护我市珍贵的普查成果,规范古建筑保护工程的技术标准,提升我市文物保护工程的技术水平,市文保所邀请专家举办技术讲座,确保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如奉化董家村已被列入市“美丽乡村”建设名录之中,今年就有300万元资金到位;而村西南的大公岙第一尖已成为市体育局登山基地,并准备推出滑雪、滑草旅游项目;村东北方10公里处的石井龙潭景点也已开放迎客。
(宁波文化网2011-11-23)
材料五:月湖自宋代以来就是宁波人文胜地,文物史迹集中,古老街巷遍布。然而,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一些承载着城市记忆的老建筑,却渐渐倒在了旧城改造的瓦砾中。月湖西区一期35处历史建筑19处被拆,二期141处历史建筑,30处也已名存实亡。如今的月湖两岸,触目所及,都是鲍鱼馆、高档会所、售楼中心。“历史都拆迁掉了,那我们回来看什么呢?没有了那些老房子,宁波还算历史文化名城吗?”最近几年,不少回乡寻根的老宁波,都发出了类似的痛心疾呼。
(浙江在线2012-7-25)
综合几则材料的阅读,谈谈为什么要开展古建筑的保护活动。


根据材料二中意大利建筑师的话推断,北京大剧院是一座怎样的建筑?


关于古建筑,下面说法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A.古建筑保护和发展经济无法协调。
B.古建筑即使被高楼和高速路所环抱,也绝不会失去它应有的韵味。
C.“大水母”、中央电视台、北京大剧院等建筑兼具了传统和现代之美。
D.古建筑保护工程的技术要求随着文物保护工作标准化建设的日益深化而提高。

根据材料,请你给宁波市古建筑保护部门提两条合理化建议。

穿过记忆的小河岑燮钧
  ①在三北大地上,“破山江”是一条普通的小河。①它穿过我们村,也穿过了我的记忆,化为了我身体上流淌不息的血管。
  ②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河流。
  ③破山江从我的童年流来。那时,它似乎是一条大河。当夏天来临的时候,破山江就成了我们的乐园。我们匍匐在岸边,只要依在埠头边,在石板缝下一捋,就是一大把螺蛳。但我们的兴趣不在于此,而在“弹河”,就是游泳。游泳之乐,乐在满河里浮着的大小脑袋,乐在你追我赶地嬉戏。这时的河水是浑浊的,河泥都泛起来了,但不脏,是泥土的气息,是海涂的残余滋味,绝没有污水混杂其中。
  ④那真是一条干净的河流啊。农民们在地头干活,渴了,可用竹做的刮子(类似于锄头,却比它轻巧)柄倒过来舀水喝。农村的屋前屋后,是一只只水缸,倘是竹槽兜起来的屋瓦上的“天水”不够用,就只能到河边去挑水。水可能有点浑,但加一点明矾,就清澈了。我的印象中,还有父亲挑水的影子。我不曾挑过水,因为当我挑得动水的时候,破山江已经成为一条污水沟了。
⑤我的记忆只留在破山江的南半截。向南追溯是一种美妙的感觉,因为它两边都是旷野。“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我只在破山江边领略过。破山江的两岸,春来会有成片的马兰或者野荠菜。公路上车辆很稀疏,两边的树下有很多马兰。当我们剪满篮子回来时,已是月上东山。
⑥曾经,破山江边的斜晖里留下过帆影。风鼓起帆,轻轻巧巧地挪移,那是三北平原上一道平和的风景。绿油油的田野上,白色的帆布,像是天地间的一根大羽毛,招招摇摇地移动在地平线上。风自南边来,拉着装满石头的大船向北去。这些石头来自上林湖边的石塘。它们从上游迤逦而来,成为每一户人家的奠基石。在这条江上,曾经留下我父母辛劳的背影。不是父亲拉纤,就是母亲摇船。在自家的埠头边,父亲瘦削的肩膀和母亲柔弱的腰肢,撑起了一块块沉重的石头。他们在无数个来回之后,终于为我们兄弟打下了基础,建起了小楼。多年之后,父亲回忆那一只小船,还心有余悸。为了多装几块石头,船沿是贴着水面而来的。倘是有大船经过,父亲的心就会悬起来,那水花吻着船沿,就像是打水漂一样。一不小心,那可真要全军覆没了哟!
⑦架在破山江上的那座公路桥,是我知道的最宽的桥。当船穿行其间时,就仿佛是走进一条幽深的隧道,大喊一声,轰然回响那时,父亲摇着船去卖菜,我们帮他拉纤,每当到公路桥时,我们只能收起纤绳。前面就是村子,父亲泊船叫卖,然后我们帮村人把成捆的菜抬到家里。那就是一条河之于农民的意义。
⑧当破山江的穿村段河岸砌石,并装上护栏之后,我知道一个古典的时代逝去了。河,仅仅成为了一条河,它几乎失去了所有的功能。孩子们已无法下水,它需要保洁船的穿梭来保证自身表面上的洁净。很少有人家再靠它来运输砖石,或者豆麦。“春风无限潇湘意,欲采蘋花不自由”,它成了一种尴尬的存在。
⑨其实,人也一样。不知是谁离弃了谁,我已不再是它从前的孩子了。(选自《宁波晚报》,有删改)
作者饱含深情地描述了童年里的“破山江”,请根据文意依次填写它的特点。
快乐的小河→→有意义的小河
文中划线句富有表现力,请任选一个角度加以赏析。
它穿过我们村,也穿过了我的记忆,化为了我身体上流淌不息的血管。


第⑦段中作者说“那就是一条河之于农民的意义”,请结合⑥⑦两段,请联系文意,说说这条河对于我们一家的意义。


“不知是谁离弃了谁,我已不再是它从前的孩子了。”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小心!二维码暗藏“杀机”
①不知不觉中,你可能已经习惯用智能手机拍下身边各种各样的二维码,享受轻松在线获取信息的便捷了。但你了解二维码吗?有没有意识到,二维码也可能暗藏“杀机”?
②二维码是在一维条码的基础上扩展出来的,它使用黑白矩形图案表示二进制数据,被设备扫描后,可获取其中所包含的信息。二维码起源于日本,原本是Denso Wave公司为了追踪汽车零部件而设计的。
③以前常用的一维条码只有宽度记载着数据,而二维条码的长度、宽度均记载着数据。因此,相比前者,二维码的信息容量更大,最多记录1850个大写字母、2710个数字或500多个汉字,是普通条码的几十倍。而且,除文字数字外,它还能存储图片、声音、指纹等信息。也正因如此,二维码才被称为不含电子芯片的廉价存储器。
④二维码还有一维条码没有的“容错机制”——即使二维码被穿孔或是污损,甚至损毁面积高达50%,仍可恢复信息。
⑤另外,二维码有三个定位点,这三个定位点提供读码机辨识。正是有了这些定位点,不管是从何种方向读取,它都可以被辨识。
⑥鉴于二维码的诸多好处,加之智能手机的普及,二维码很快出现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⑦商家在广告中加入二维码,引导消费者在线了解更多产品和服务信息;物流仓储中心靠扫描二维码,掌控货品去向和信息;护照、身份证、会员证印有二维码,可以帮人们快速输入核对个人信息;社交网站生成的个人二维码,让我们“互粉”变得轻而易举;二维码还是防伪的好帮手……
⑧咔嚓一拍,信息自来。一个个小小的黑白方块就像一把把钥匙,带我们走进不同的世界。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习惯这种轻松获取资讯的方式了。但你有没有想过,手中轻易得来的“钥匙”究竟是“金钥匙”,还是“黑钥匙”?
⑨如今我们常见QR条形码(Quick Response,译为“快速反应”)是二维码家族中的一员,可被智能手机扫描,便于用户直接访问某个网站而无需键入网址。这就给黑客和骗子以可乘之机。他们只需付出很少的成本,利用网上随处都能下载到的二维码生成软件,就能印制出大量二维码贴纸,把它们贴在各地的公共广告上,覆盖原本由企业提供的二维码,给人造成误导。而这些假二维码所含的网址,最终将受害者引向恶意网站。由于二维码是由抽象的矩阵图形组成的,人们无法一眼辨认出它的真伪,在加之其过于便捷,使人放松警惕,因此骗子更容易得手。
⑩除了二维码骗局,很多人也为隐私担心。去年上半年,就有国内媒体报道称,由于实行实名制,火车票票面上印有记录乘客信息的二维码,而随手丢弃车票,很容易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只要用手机上网下载二维码扫描软件,就可以轻易读出火车票上的二维码信息。鉴于此,铁路部门建议乘客撕毁票面的二维码部分。
11所以,对让我们又爱又恨的二维码,大家还是多留个心眼儿的好。
(摘自《青年参考》电子版 有删节)
为什么二维码让我们又爱又恨?根据文意,分点简要回答。

从说明方法的角度说说第⑦段的表达作用。

联系上下文,理解加点词在文中的含义。
但你有没有想过,手中轻易得来的“钥匙”究竟是“金钥匙”,还是“黑钥匙”?

仔细观察下面两张火车票,先判断哪张车票使用了二维码,然后结合文章内容比较一维码与二维码在外观上的不同。(3分)


AB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