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子
王任叔
他从别人口中得来了这一种常识,便决心走这一着算盘。
他不知从什么地方讨来了一篮的河豚子,悄悄地拿向家中走来。一连三年的灾荒,所得的谷只能够作租;凭他独手支撑的一家五口,从去冬支撑到今岁二三月夜,已算是困难极了。现在也只好挨饥了!但是——怎样挨得下去呢?
这好似天使送礼物一般的喜悦,当一家人见到他拿来了一篮东西的时候。
孩子们都手舞足蹈地向前进去。
“爸爸,爸爸!什么东西呵!让我们吃哟!”
这么样的情景,真使他伤心泪落的了!
“吃!”他低低地答一声后,无限的恐怖!为孩子生命的恐怖,一齐怒潮般压上心头,喘不过气来。
他嘱咐妻子把河豚子煮熟来吃,自己托故外去一趟。他并不是自己不愿死,不吃河豚子,不过他不忍心见到一家人临死的惨状,所以暂时且为避开。
已过了午了,还不见他回来。孩子却早已绕着母亲要吃了。这同甘共苦的妻子,对于丈夫是非常敬爱,任何东西断不肯先给孩子尝吃的。
日车已驾到斜西,河豚子,还依然煮着。他归来了。他的足如踏在云上一般。他想象中一家尸体枕籍的惨状,真使他归来的力也衰了。
然而预备好的刀下舍生的决心,鼓起了他的勇气。早已见到孩子们炯炯的眼光在门外闪发着,过后,一阵欢迎归来的声音也听到了。
“怎么还没有死呢?”他想。
“爸爸!我们是等你了一同吃呀!”
“哦!”他知道了。
一桌上争争抢抢地吃着。久不得到鱼味的他的一家人,自然分外感到鲜甜。
吃好后,他到床上安安稳稳地睡着,静待这黑衣死神之降临。
但毕竟因煮烧多时,把河豚子的毒性消失了,一家人还是要安安稳稳地挨饿。
他一觉醒来,叹道:“真是求死也不得吗?”泪绽出在他的眼上了。
那个绝望的男人买了一篮河豚子想毒死全家,可苦命的一家子却糊里糊涂没死成,明儿天一亮还得活生生挨饿。对于生命,失落是种悲哀,死亡更是一种悲哀,对于艰难困苦中的真爱与亲情,不能享受、不能回报只能亲手扼杀,是一种更深的悲哀,而失去了死亡与扼杀的权利呢?恐怕已超越了悲哀,化作人类苦难永恒的注脚了吧?
想象“他”托故外出之后的所作所为、所想所感写一段话。要求想象贴切,语言形象,有一定的心理描写。7分
言为心声。请写一段鼓励自己的文字,以镇定心情,顺利完成考试。要求真实并有一定文采。
研讨中,同学们就“汉字的生命力”这一话题进行了辩论。正方观点为:“汉字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迄今已不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汉字已经过时了。”同学们选举你做反方代表,请你运用下面的材
料反驳这一观点。(80—100字)
材料:国家语言工作委员会2009年10月对外发布2008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该报告指出:2008年度产生新词语359条。汶川地震催生了“敬礼娃娃、可乐男孩”等新词17条,与奥运有关的新词有“水立方、鸟巢”等25条,“迷你熊市、金融救市”等词语显示出金融危机给股市带来的变化。这些由汉字组合而产生的年度新词语记录了2008年中国人走过的脚印,也展现了这一年的生活画卷。
答
资料组提供的材料显示了汉字的巨大作用,主持人请你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下面两则材料的主要信息。
材料一:
文化大师任继愈认为,汉字在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凝聚方面,在维护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统一方面,功莫大焉。他呼吁“全民族都应推动汉字、汉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材料二:
俄罗斯经济学院教授弗,拉基米尔•波波夫在谈到中国文明的三个“独一无二”时指出,中国保存了浩瀚的古代文献,大量古籍记录了五千年的中国历史,记录历史事件之详尽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罕见的,这要归功于汉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目前快餐读物越来越多,名著越来越远离学生的生活。针对这种情况,某中学对初中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搜集了相关材料,准备开展“名著伴我成长”活动,请你参加此项活动,完成下面的任务。
材料某报记者调查显示,现在学生中最流行的读物大抵分为动漫、言情、魔幻,还有明星八卦杂志以及校园青春文学。这些书不少都以追求故事离奇、节奏紧张刺激为卖点。比如较流行的日本动漫书籍《死亡笔记》,讲述了几名少年利用死神遗落在人间的笔记本的神奇力量相互斗智的故事,而斗智的方法,竟是“杀人”;此外,现在的青春小说、网络小说大多面目相似,有一些主要是重消遣性、娱乐性和商业性,忽视作品人文性等思想价值。中学生们大量阅读不利于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1)阅读材料后,你认为这些流行读物有哪些弊端可能会对学生们有不利影响呢?答:
请你写一句话号召大家走近经典名著吧。
李桂林、陆建芬,2008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请根据下面人物事迹简介,拟写一则颁奖词。(100字以内)
【事迹简介】李桂林、陆建芬(悬崖小学的支教夫妻)
李桂林 男42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教师
陆建芬 女41岁彝族村寨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代课教师
甘洛县乌史大桥乡二坪村,是凉山北部峡谷绝壁上的彝寨,村民上下绝壁都要攀爬5架木制的云梯,进出极为艰难,村民一年难得下绝壁一次。就是在如此艰险的环境下,从汉族地区来的李桂林、陆建芬夫妻扎根这里18年,把知识的种子播种在彝寨,为村民走出彝寨架起“云梯”。
1990年,李桂林夫妻来到这里,村民的落后与贫苦深深地震撼了这对夫妻。强烈的同情心和民族感使李桂林坚定了扎根二坪搞教育的信心,得到了妻子的大力支持。他与妻子18年如一日地教书育人,共培养了六届学生共149人,其中有22人
是从外村慕名而来的。李桂林本人还两度被评为县优秀教师。
二坪-----这
个过去的“文盲村穷山村”,现在成了“文化村”。从昔日的荒凉到今天的精神巨变,与这两位老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他们为偏远山区的教育事业撑起了一片蓝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