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表示人体(或植物体)在某种条件变化时体内某种激素的含量变化。这种条件变化和激素分别是( )
A.口渴——抗利尿激素 | B.饥饿——胰岛素 |
C.单侧光照射胚芽鞘——向光侧生长素 | D.种子萌发——乙烯 |
将一个土豆(含有过氧化氢酶)切成大小和厚薄相同的若干片,放入盛有一定体积和一定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的针筒中(如图所示)。若土豆片为4片时,在最适的pH及温度条件下,每隔5分钟收集一次数据,并绘制出如图曲线1。利用同样的实验装置,改变某条件后,收集数据可绘制出曲线2,则改变的条件是
A.适当降低溶液的pH |
B.减少土豆片的数量 |
C.将温度适当提高 |
D.将针筒换成容积较小的 |
溶酶体能与进入细胞的大分子物质、细菌等结合并使之分解,也能分解细胞内衰老的细胞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与膜的流动性有关 |
B.②过程与膜的某些糖蛋白功能有关 |
C.③过程表示正在发生细胞免疫 |
D.正常条件下溶酶体内的酶不能透出膜外 |
如图是某动物组织切片显微图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组织切片取自某一雄性动物的精巢 |
B.细胞①处于前期I,不一定会发生互换现象 |
C.细胞分裂先后经过①一②一③过程 |
D.细胞①中有2对同源染色体,4条染色体,8条染色单体 |
以下关于细胞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膜上只含有磷脂、胆固醇两种脂质 |
B.蛋白质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氨基中,核酸中的氮元素主要存在于碱基中 |
C.ATP不仅为三碳酸形成三碳糖提供能量,还提供了磷酸基团 |
D.在叶绿体内三碳糖能够作为合成蔗糖、淀粉以及脂质的原料 |
为探究玉米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某同学取处理后长度均为10mm的材料进行了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生长素溶液的浓度(mol/L) |
10-13 |
10-12 |
10-11 |
10-10 |
10-9 |
10-8 |
10-7 |
10-6 |
10-5 |
10-4 |
|
3天后的平均 长度(mm) |
胚芽 |
12.3 |
12.3 |
12.7 |
13.5 |
14.7 |
16.0 |
15.1 |
12.2 |
10.8 |
10.0 |
胚根 |
11.3 |
12.1 |
12.7 |
13.6 |
12.6 |
12.0 |
10.9 |
10.0 |
10.0 |
10.0 |
A.材料处理时需要切去胚芽和胚根的尖端
B.胚根对生长素浓度的敏感性大于胚芽
C.胚芽的最适生长素浓度为10-8mol/L
D.浓度大于10-6mol/L的生长素抑制胚根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