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由于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污水排放量增加。为解决居民生活饮用水问题,某水厂建设了水源生态湿地。下面为人工湿地群落组成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有                                 
(2)湿地中芦苇、绿藻和黑藻等植物的分层配置,体现了群落的             结构。湿地中的芦苇、浮萍、浮游动物等生物共同构成                       
(3)某化工厂违规排放大量污水,引起部分浮游动物死亡,进一步加重了污染,进而导致更多生物死亡,该过程属于               调节。
(4)控制污水流入人工湿地的速率,除有利于有机污染物被充分分解外,还有利于                   ,使出水口处的水质达到排放要求。废水不能过量流入人工湿地,说明生态系统的                               
(5)在下图中,用箭头和必要的文字表示能量的流动方向: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易
知识点: 生态城市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分析有关血型和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
下列为某家族ABO血型与某遗传疾病的遗传系谱图,其中有些家庭成员血型已经清楚(见标注)。已知该地区人群中基因IA频率为0.1,IB基因频率为0.1,i基因频率为0.8;人群中患病的频率为1/10000。已知控制血型与疾病的基因是独立分配的。(假设控制疾病与正常性状的基因是E或e)

(1)该疾病为染色体性遗传病。
(2)9号为AB型的机率为
(3)4号的基因型是。3号与4号再生一个孩子是AB血型同时患病的机率是
(4)人类的血型系统有许多种。有一类血型系统有22种复等位基因(WA、WB、 WC、WD……WT),其中WA、WB、WC三种基因间为共显性关系,其他任意两种基因间均为完全显隐性关系,如WA与WD之间为完全显隐性关系。则该血型的表现型种类有___________种。

分析有关免疫的资料,回答问题。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常用以下五项指标(俗称 “乙肝两对半”):

序号
检测对象
中文名称
相关物质及检出的意义
1
HBsAg
表面抗原
包绕在乙肝病毒最外层。单独的HBsAg无传染性
2
HBsAb
表面抗体
人体产生,保护肝脏
3
HBeAg
E抗原
乙肝病毒的“内部零件”,标志着乙肝病毒正在复制,有明显的传染性。
4
HBeAb
E抗体
表明病毒复制的终止或仅有低度复制,传染性消失或有轻微的传染性
5
HBcAb
核心抗体
乙肝病毒的“核心零件”(HBcAg)的抗体,它表示乙肝病毒在复制

(1)人体产生HBsAb和 HBeAb的细胞是,当得过乙肝且痊愈
不久的病人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

(2)在两对半检测中,如果出现1、3和5阳性即为“大三阳”。此时乙肝病毒
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 _________(有/没有)显著的传染性。
(3)乙肝病毒寄生在人体的细胞中,如果人体免疫系统消灭乙肝病毒首先通过
细胞免疫的话,那么其细胞免疫的过程大致为

(4)上世纪六十年代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
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
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根据所学知识,
你认为澳抗的来源可能是_
或HBV入侵的肝细胞裂解后未组装的过剩的蛋白颗粒。
(5)早期的乙肝疫苗来自于澳抗的分离纯化,不光成本高,产量低,而且乙肝
病毒中具有侵染性的______________(成分)很难彻底分离,因此疫苗具有一
定的危险性。我国卫生部已明确规定,自2000年起,血源疫苗已停止生产及使
用,取而代之的是运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疫苗。

葡萄发酵可产生葡萄酒,下图是三位同学尝试制作葡萄酒所搭建的装置示意图,请利用相关的知识回答问题:

(1)利用葡萄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
(2)该微生物通过无氧呼吸可分解___ ,产生的终产物是和_
(3)甲、乙、丙三位同学将葡萄榨成汁后分别装入相应的发酵瓶中,在温度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发酵,如图所示。发酵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均需排气一次。据图分析,甲和丙同学的操作有误,其中甲同学的错误是,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丙同学的错误是,导致发酵中出现的主要异常现象是
(4)在上述制作葡萄酒的过程中,乙同学的操作还需注意的是_______ 。

分析有关光合作用的资料,回答问题。( 9 分)
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多种环境因素对植物光合作用影响的探究活动。下表为实验测得的数据,其中 A 组为黑暗条件下马铃薯呼吸速率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B、C、D、E为不同光照强度和不同 CO2浓度下,马铃薯吸收( + )或释放(一)速率( mg/h)随温度变化的数据。

(1)由表可知影响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有
(2)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实验中马铃薯最强光合速率所需的条件是
(3)欲使大棚中马铃薯长势最佳,采取的措施为
(4)甲、乙、丙三图分别表示几个环境因素对马铃薯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除各图中的所示因素外,其他因素均控制在较适宜的范围。

在甲图的 P 点,限制马铃薯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为;乙图 Q 点,高CO2浓度条件下,若要进一步提高马铃薯光合作用速率,可尝试采取的措施是;预计丙图 Q 点之后三条曲线的走势为

分析有关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资料,回答问题。( 8 分)
近年来,某城市每到秋冬季节经常出现灰霾天气。灰霾中的亚微米粒子会沉积于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支气管炎等病症。右图中甲细胞是呼吸道内表面纤毛细胞,乙细胞是黏液腺细胞。当灰尘、病菌等异物进入时,通过纤毛细胞的摆动,呼吸道可将包裹异物的黏液推向喉部,通过咳嗽将其排出体外。

(1)图中甲细胞与其功能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是。图中乙
细胞中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都特别发达,内质网的功能是
高尔基体的功能是
(2)观察甲细胞,其具有单层膜的结构有,能产生 ATP 的场所有
(3)蚕豆叶肉细胞和甲乙细胞相比还具有的细胞器是,甲、乙细胞都为高度分化的细胞,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是
(4)灰霾天气易引发呼吸道感染,使呼吸道黏膜受损,导致人体的免疫力降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