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加农作物的产量,提高光合作用强度是有效的途径之一,恰当的措施为
A.提高CO2浓度 | B.增强光照强度 |
C.延长光照时间 | D.补充绿光光照 |
某生态系统中的四种生物构成一条食物链a→b→c→d,通过测定得到这四种生物a、b、c、d所含的有机物总量分别为M1、M2、M3和M4。下列叙述中错误的()
A.M1一定不是a种群固定的太阳能总量 |
B.若M1<5M2,则生态系统稳态可能遭到破坏 |
C.d个体所含的有机物的质量应比c个体的小 |
D.若M2大量增加,一般会导致M1减少、M3增加 |
下图表示A、B两个特定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有关解释错误的是()
A.能量沿食物链单向流动,传递效率随营养级的升高而逐级递减
B.若A和B中玉米的数量相同,A能养活10 000人,则B至少能养活500人
C.若土壤中含相同浓度的难降解污染物,则A中的人比B中的人体内污染物浓度低
D.生态系统中玉米、牛和人三种群不一定符合能量金字塔
某山区实施退耕还林之后,群落经过数十年的演替发展为树林。下图中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群落演替的三个连续阶段中优势植物种群的数量变化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施退耕还林等措施之后,可增大部分野生动植物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
B.曲线甲、乙、丙对应的物种之间为竞争关系,第3阶段群落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层现象 |
C.演替中后一阶段优势物种的兴起,一般会造成前一阶段优势物种的消亡 |
D.该过程中,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和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会逐渐提高 |
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现象明显 |
B.“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的也是一种群落演替现象 |
C.在草本植物阶段,各种昆虫进入不会影响群落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 |
D.群落演替的根本原因在于群落内部,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
下图表示两个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可表示在火灾后森林上进行的演替 |
B.甲中①②处的物种组成相同 |
C.甲的演替速度比乙快、历时短 |
D.若气候条件适宜,甲、乙均可演替成森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