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理解。
快乐,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
陈祖芬
①我从伦敦带回一只大皮鞋。不是一双,是一只。高大的鞋帮,一侧有六格窗户,另一侧一扭开关,整侧鞋帮便成一扇打开的大门。鞋帮上端是可爱的红瓦屋顶和伸出的二层楼的小窗户。笨头笨脑的鞋头上,还有一扇可以拉下的小门。门一拉下,就是一个个台阶,小兔、小猪、小鸟、小松鼠,还有好多小动物,顺着台阶几步就可以径直走进大皮鞋里。
②我儿时有一本大约半尺见方的画着彩图的书:《大皮鞋》,封面上就画着完全一样的一只大皮鞋。我常常看着小兔、小猪们快乐地在大皮鞋里出出进进。后来,后来我的大皮鞋哪儿去了?随着我在上海的童年时代一起消逝了。
③然而这只大皮鞋突然出现在伦敦诺丁山的街头,就这么一只,只有一只。是从我童年的那本书里跳出来,跑到这里来等我的?世上万物,都属于最钟情于它的人。我对着从我的童年飞奔而来的大皮鞋,蹦跳着哇哇叫着,像原始人那样,只会用最本能的方式表达我的惊喜。
④这世界上的人,都住在一只大皮鞋里多好,就像可爱的小动物们,就像很多童话的结尾:后来,他们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⑤我家里已经有很多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
⑥各地来的小动物小娃娃住满了我的书柜,开始还能平放着,后来只能堆放着。堆得我家真正的成了“玩具总动员”,或者叫动漫嘉年华,或者说我也成了玩具们中的一员,而且是最忙前忙后的一员。我有工夫就给他们找家具找玩伴配布景配灯光,照相。小时候我爸爸叫我背唐诗,我不记诗名不记作者,只背出来完事。这些年凡投奔我家的玩具,我也是不问出处不论国籍不讲贵贱,与我投缘便是我家人。我笑:我一人的工资要养这么多人,我是贫困线以下的。
写作之余,小狗、小猴、小熊、小牛就跟我挤眉弄眼地逗我和他们玩,或者就骗我上钩让我在书柜上搭起小摄影棚,给他们臭美,给他们像大明星似的这么照那么照。我嘛,是他们的美工师、化妆师、场地工、清洁工,但是我愿意。于我,这是最开心最过瘾最乐在其中最其乐无穷的了。因为,本来,别人看来或许那么不起眼的小玩意,一旦给他们一个舞台,一旦给他们打上光环,他们就像闪亮登场的明星或童星。他们给我的,是一经打开就上天入海的想象力,来表达他们的梦幻和他们对纯真对美好的痴迷。
⑧是出奇是惊喜是不可思议!
⑨我的书柜,本来是我的私家展示柜,我为书柜的住户们拍的照片,也只是纯个人的对这个世界的表达。十多年过去了,我想,为什么不让我的数不过来的家庭成员们走上这本《童话展示柜》和大家分享,分享奇思、分享妙想,唤醒童心、好奇心和想象力,和快乐的能力、幸福的能力、独特的表达自己和、与世界沟通的能力。
⑩让他们,送去单纯,送去天真,祝愿美好,祝愿年轻。
11祝每一个女孩美丽阳光,像灰姑娘那样步入理想的殿堂。
12祈愿世上的人都能像童话结尾那样:从此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13快乐是我们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
根据选文的行文思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儿时读《大皮鞋》 → 得到玩具大皮鞋时的惊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童话展示柜》的创作动机
联系上下文,理解第③段划线词语“钟情”的意思。
选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请结合第⑦段画“____”线的句子,作具体赏析。
品味第13段中画线的句子。
“快乐是我们的目标,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选文是为《童话展示柜》所写的后记,这本书展示了作者收藏的各种卡通玩具和洋娃娃。请回答作者写作这本书的目的。
和作者一样,每一件玩具,都承载着我们的幸福和甜蜜。请选择一件你最喜爱的玩具,对它说几句知心话吧!要求运用比喻或者拟人的修辞手法。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树
张三带着斧头在树林里走过,一棵小树拦住他,对他说道:
“把这些树木砍个干净吧,好心肠的朋友,我希望你砍掉它们!它们不让我自由发展,太阳光照不到我的身上;伸展我的根子吧,我又根本找不到地方;我的四周没有一点儿风的声音,这些树木在我头顶上结成了一个地道的罗网。我告诉你吧,要不是它们挡着我,要是我能自由生长,一年之内你就可以看到我成为这地方的光荣和骄傲,我的友爱的树阴将要一直遮庇到山谷的左右两边。然而,现在的情况却是如此,你瞧!我是灌木——就这么点儿高。”
于是张三挥动着他的斧头,为朋友帮忙。他的好心肠没半点儿犹豫,他在小树的四周,开辟出了整整齐齐的一块地方。
可怜的小树!它的胜利并没有存在多久,起初是炎热晒干了它的汁液,接着是挨到了大雨和冰雹的打击,最后,一场可怕的风暴,把它的枝叶吹折打落了。
“愚蠢的东西,”小树听见附近有一条蛇说道,“你的毁灭是你自己招来的。如果你在树林的慈爱的荫庇下多栽培些日子,那么,无论炎热也好,那些树木因为寿命已经结束,统统消失了的时候,这就轮到你一年年地成长,长到它们那样的高大,那时候你已经日积月累地锻炼得健壮有力,就不会有今日种种的祸害发生了。即使是再厉害点儿的风暴,你也经得住,也可以安然无恙。”
解释下列词语,并给划线的字注音。
荫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安然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加“△”号的“这样”,具体指代什么内容?
联系全文,用“虽然……但……”为关联词写一句话,说明其他树木对小树是既有弊也有利的。
蛇为什么说小树是愚蠢的东西?
由这个故事总结出的教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卫填海
太阳神炎帝有一个小女儿,名叫女娃,是他最钟爱的女儿。有一天,女娃驾着小船,到东海去游玩,不幸海上起了风浪,像山一样的海浪把小船打翻,女娃就淹死在海里,永远回不来了。炎帝固然痛念他的女儿,但却不能用他的光和热来使她死而复生,只好独自悲伤罢了。
女娃不甘心她的死,她的魂灵化作了一只小鸟,名叫“精卫”。精卫长着花脑袋、白嘴壳、红脚爪,大小有点像乌鸦,住在北方的发鸠山上。她恨无情的大海夺去了她年轻的生命,因此她常常飞到西山去衔一粒小石子,或是一段小树枝,展翅高飞,一直飞到东海。她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飞翔着,把石子或树枝投下去,想要把大海填平。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凶恶地嘲笑着:“小鸟儿,算了罢,你这工作就算干上一百万年,也休想把大海填平呢。”
精卫在高空答复大海:“哪怕是干上一千万年,一万万年,干到宇宙的终尽,世界的末日,我也要把你填平!”
“你为什么恨我这样深呢?”
“因为你呀——你夺去了我年轻的生命,将来还会有许多年轻无辜的生命,要被你无情地夺去。”
“傻鸟儿,那么你就干吧——干吧!”大海哈哈地大笑了。
精卫在高空悲啸着:“我要干的!我要干的!我要永无休止地干下去的!你这叫人悲恨的大海啊,总有一天我会把你填成平地!”
她飞翔着,啸叫着,离开大海,又飞回西山去;把西山上的石子和树枝衔来投进大海。她就这样往复飞翔,从不休息,直到今天她还在做着这种工作。
用本单元学过的童话、寓言、神话这几种体裁去衡量,《精卫填海》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卫”是________的女儿________的化身。她想填平大海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海奔腾着,咆哮着,露出雪亮亮的牙齿”,是联想还是想像?它是由什么想到的?
在这个故事里,大海被塑造成一个反面角色,为什么?找出描绘大海的可恶的神态和语言。
判断下列说法哪些符合本文的文意,在序号上画“√”。

A.大海夺去了女娃的生命,因此她的化身——精卫不停地衔木石填海,向大海复仇。所以“精卫填海”这一成语含义是复仇不止。
B.精卫无休止地填海,也不可能达到她的目的,所以“精卫填海”这一成语的含义是徒劳无功。
C.精卫永无休止地衔木石填大海,所以“精卫填海”这一成语含义是表现一种不畏艰难,不懈努力的精神。
D.精卫决心终有一天要填平大海,因此不停地工作。所以“精卫填海”这一成语表现一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

为本文划分层次。

阅读。
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起一团黄泥,()合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模样的小东西。
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地面,就活了起来,并且开口就喊:
“妈妈!”
接着一阵兴高采烈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女娲看着她亲手创造的这个聪明美丽的生物,又听见“妈妈”的喊声,不由得满心欢喜,眉开眼笑。
解释兴高采烈
在文中填上所缺的动词。
请概括选文的内容
选文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体现了神话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 耶和华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出男人,往他鼻孔里吹一口生气,他就成了有灵魂的活人,取名亚当(希伯来语,意即“出自泥土”“被造者”)。上帝派他看守伊甸园,只见他一人独居,没有帮手,就趁他沉睡之际,从他身上取出一根肋骨,又把肉合起来,造成了一个女人。亚当醒来,看见那女人,高兴地说:“这是我骨中的骨,肉中的肉。”亚当给她取名叫“夏娃”(希伯来语,意为“生命之源”“众生之母”)。两人赤身裸体,无忧无虑地生活在伊甸园。
分别给下面词中划线字注音。
和华()守()体()骨()
文中的两处括号起的作用。
选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A.又把肉合起来,造成了一个女人。
B.人为破坏造成的新沙尘源,加重了沙尘暴迅速。
C.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制造人类的方法。
D.这种产品的实用价值正在逐步被发现和推广。

选出下面表述不当的一项()

A.“出自泥土”、“被造者”、“夏娃”、“生命之源”、“众生之母”这几处的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
B.这是一段“上帝造人”的神话故事。
C.这段《圣经》故事中的“亚当”和“夏娃” 是创造人类的始祖。这是人们想像中美好的神话。
D.这段《旧约》故事中的“亚当”和“夏娃”是人类的上帝。虽为神话,却是有一定科学根据的。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文后问题。
①她工作着,工作着,一直工作到晚霞布满天空,星星和月亮射出幽光。夜深了,她只把头枕在山崖上,略睡一睡,第二天,天刚微明,她又赶紧起来继续工作。
②她一心要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但是,大地毕竟太大了,她工作了许久,还没有达到她的意愿,而她本人已经疲倦不堪了。
③最后,她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创造人类的方法。她从崖壁上 A下一条枯藤, B入一个泥潭里, C成了浑黄的泥浆,向地面这么一 D,泥点溅落的地方,就出现了许多小小的叫着跳着的人儿,和先前用黄泥 E成的小人儿,模样一般无二。“妈妈”“妈妈”的喊声,震响在周围。
④用这种方法来进行工作,果然简单省事。藤条一挥,就有好些活人出现,不久,大地上就布满了人类的踪迹。
解释文中划线字。
略睡一睡()疲倦不堪()绝妙()幽光()
选词填入文中的空白处。(填序号即可)
①捏②搅③伸④挥洒⑤拉

A. B. C. D.E、

第①段划线句属于描写,其表达作用是
选段采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手法?表现了人物的什么特点?
本文处处洋溢着人类诞生的喜悦感。你能否从选段中找出相关的语句加以说明?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