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概括分析题
读书忌
鲁迅
读书有“忌”,就是某一类书决不能和某一类书同看,否则两者中之一必被克杀,或者至少使读者反而发生愤怒。例如现在正在盛行提倡的明人小品,有些篇的确是空灵的。枕边厕上,车里舟中,这真是一种极好的消遣品。然而先要读者的心里空空洞洞,混混茫茫。假如曾经看过《明季稗史》《痛史》,或者明末遗民的著作,那结果可就不同了,这两者一定要打起仗来,非打杀其一不止。
这几天偶然看见一部屈大均的《翁山文外》,其中有一篇戊申(即清康熙七年)八月做的《自代北入京记》。有些地方极有重量,抄几句在这里——“其首顶一柳筐,以盛马粪及木炭者,则皆中华女子。皆盘头跣足,垢面,反被毛袄。人与牛羊相枕藉,腥臊之气,百余里不绝。……”
我想,如果看过这样的文章,想像过这样的情景,又没有完全忘记,那么,虽是中郎的《广庄》或《瓶史》,也断不能洗清积愤的,而且还要增加愤怒。因为这实在比中郎时代的他们互相标榜还要坏,他们还没有经历过扬州十日,嘉定三屠!
明人小品,好的;语录体也不坏,但我看《明季稗史》之类和明末遗民的作品却实在还要好,现在也正到了标点、翻印的时候了
(选自《鲁迅全集》,有删改)
【注】①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十一月二十九日《中华日报·动向》。②中郎:此指曾官拜吏部中郎的明代文学家袁宏道。
第二段中作者摘抄《自代北入京记》的有关内容,有何作用?
请概述文中作者对待当时盛行阅读明人小品的态度。
“但我看《明季稗史》之类和明末遗民的作品却实在还要好,现在也正到了标点、翻印的时候了。”这句话如何理解?

科目 语文   题型 语言表达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请参照下面材料中画线的部分,另选我国两位古代诗人的名句,仿写两个句子。要求结构一致。(4分)
生活是什么?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理解。白居易说:“生活是‘更待菊黄家酿熟,共君一醉一陶然’的闲适。”……
答:

变换语序,往往会使语义翻新。请你调整所给诗句的语序,使之分别符合下列要求(不得增删或改换词语):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这是北岛的诗歌《回答》中的诗句,揭示了一种不合理的社会逻辑。
(1)反映一种更不合理的社会逻辑。
答:
(2)表现一种比较公正的社会逻辑。
答:

许多成语和俗语意思相同,一庄一谐,一雅一俗。例如“强人所难”相当于“赶鸭子上架”,“臭味相投”与“一个鼻孔出气”意思差不多,“自相矛盾”就是“自己打自己嘴巴”。下面给出一些成语或俗语,请你写出意思差不多的另一个俗语或成语。(任选3个作答。)(3分)
(1)直言不讳(2)得过且过
(3)咎由自取(4) 关公面前耍大刀
(5)鸡蛋里挑骨头(6) 鸡蛋碰石头

下面是一个求职人员在参加面试时说的一段话,语言表达上有多处存在问题,请找出四处加以修改。
①尊敬的经理,您好!②贵公司有着先进的经营理念,③经济效益显著,④管理制度健全,⑤社会影响很好,是我梦寐以求的工作单位。⑥今天我申请这个职位,非常适合我的专业和兴趣。⑦我喜欢做销售,觉得推销成功以后很有成就感。⑧在大学读书时我卖过手机卡,推销过《李扬疯狂英语教程》等书籍,我觉得自己具备一个优秀销售员的潜质,非常适合这个职位的要求。⑨此外,我爸爸是一名出色的教练员,我从小就特别喜欢体育运动。⑩请您给我一个机会,不然我会感到非常遗憾,贵公司以后也一定会后悔的。谢谢!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日前,上海市同济、华东师大等六所高校自主招生考试密集举行,考生人教过万。有四所高校要么理科生不考语文,要么所有学生只考教学和英语两科。据一位高校招办老师解释,自主招生之所以考英语不考语文,是因为英语更利于学生的今后发展,英语不好往往没有前途。
(1)给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15个字)
(2)针对这种现象阐述你的看法。(60字左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