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概括分析题
零的故事
董桥
李丽珊滑浪风帆夺金牌,为香港在奥运会上创出“零的突破”。没有“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等所有数字都没有意思了。“零”这个数目字据说真的是印度人发明的。剑桥大学数学大师G.H.Hardy有一次到印度去领一个大奖,发表演说。他上台第一句话说:“印度对人类的贡献是零。”全场鸦雀无声愣了三秒钟,然后哄堂大笑。
创造 “零的突破”固然艰难;人生从“有”而求“无”求“零”,似乎更不容易。二十年代有个美国作家Harry Crosby是富家子弟,去世的前一年带着妻子到埃及去旅行,偶然碰到一位智者。智者对他说:“我以自己用不着的东西去衡量我的财富。”此话蕴藏无穷哲理,Crosby觉得是晨钟暮鼓。他于是决定重新衡量他的身外物,他要把他读过的藏书处理掉:从上万册减为一千册,再减为一百册、十册,最后只留一册。他开始送书给人家。他碰到一个陌生人,一眼觉得好感,马上把手头所有波特莱尔的初版书都送给这个人了。他还挑了一批珍本善本书,标上最低廉的价钱,偷偷一本一本掺进塞因河畔旧书摊上的廉价旧书堆里。
李丽珊当然经历过无数次的“零”的挫折。她告诉《明报》记者说,刚学滑浪风帆的时候技术不好,有一次出海训练天气转坏,风雨雷电交加,身边没有人,叫救命也没有用。这时,她突然看到舅父的身影,不是来救她,而是要她自己摇回岸边去。她于是一边哭一边摇,摇到筋疲力尽的时候才看到海岸。她今天回忆这一段往事,自然觉得格外有意义。她已经乘长风破开“零”的局限,她今后要记得的是当年独自摇回“零”的岸边的情景。本文开头讲数学大师的轶事有什么作用?
结合上下文,解释文中划线句子的含义。
概括本文中“零”的意义。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院士制度改革,从何着手?毫无疑问,利益与特权是其中一个触点,只要(bō)离依附之上的、额外的利益与特权,还院士称号学术性与荣誉性本真,对解决许多由争名夺利而滋生的问题应该大有帮助。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bō)
(2)在语段的划线处填写一个妥当的成语: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题目。
材料一:香港实业家邵逸夫遍撒爱心,在全国各地校园捐建逸夫楼;田家炳楼也几乎遍布了全国校园。学校接受企业捐资助学,并附以校园楼馆等冠名权作为对捐资者的感谢,几成惯例。
材料二:在海外,不乏冠名楼宇。美国耶鲁大学赫赫有名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斯特林纪念图书馆,就是以美国慈善家、耶鲁大学重要的捐助人约翰·威廉·斯特林的名字命名的。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材料的内容。
你对校园建筑物冠名有何看法?请简要阐述(要求: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120字左右)。
下面是对上世纪三个阶段出生的中学生体质与健康的调研数据,根据要求答题。
类别 |
身高(平均) |
体重(平均) |
身体机能综合素质(基数为100) |
|
70年代 |
155.5厘米 |
41.3公斤 |
99.04 |
|
80年代 |
158.6厘米 |
42.1公斤 |
97.37 |
|
90年代 |
160.6厘米 |
46.5公斤 |
90.86 |
透过上表,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答题。
①聂还贵的《最后的河流》以凄美的调子为全世界日益消瘦的河流唱出了一首哀伤的惋歌……②听着这样的歌声,眼前立刻浮现出无数个河流断裂、动植物死亡、土地干涸的画面,③一想到这样骇然的场景正朝我们身边步步逼近,一颗心就坠上了沉重的铅砣。
(1)给加点字填写正确的拼音。 (1分)
答: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修改
答:改成
(3)文段中有一处语病,请指出并改正。
序号:
修改:
简答题。(任选一题,100字左右)
(1)阅读下面《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孔明曰:“亮闻孟起世之虎将,若与翼德死战,必有一伤;故今令子龙、汉升守住绵竹,我星夜来此。可用条小计,令马超归降主公。”
孔明的小计是什么?马超最后又是被谁劝降的?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这里宝玉问他:“到底是为谁烧纸?我想来。若是为父母兄弟,你们皆烦人外头烧过了。这里烧这几张,必有私自的情理。”藕官因方才护庇之情,感激于衷……哭道:“我也不便和你面说,你只回去背人悄问芳官就知道了。”
“方才的护庇之情”是什么?芳官告诉宝玉藕官因何烧纸?请简述相关情节。
答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