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国部分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共15分)
(1)我国这个地区荒漠化快速发展的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地沙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B地沙漠所在的省区是___________。
(3)此区域土地荒漠化向东、向南扩展的动力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针对图中所示地区出现的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5)试分析图中所在区域的主要气候的成因、特征。
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共12分)
资料一:见图1。
资料二:见图2。
资料三:见图3。
(1)长江上游流域的优势自然资源有、、等。
(2)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比重最大的土地类型是;在地形坡度
5°~25°范围内,随着坡度的增大,水土流失面积比例。
(3)长江上游流域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多选题)。
A.植物种类增加 |
B.土壤肥力降低 |
C.涵养水源能力下降 |
D.泥沙淤积河道和湖泊 |
E.增加降水量,引发滑坡、泥石流
(4)为治理长江上游的水土流失问题,我国在此建设的防护林体系为。
阅读材料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附近海域洋流示意图
材料二:海雾大多是因为暖湿空气流经较冷表面(冷洋流)被冷却饱和而形成;冷、暖洋流交汇处往往具备这样的大气环流条件,很容易形成海雾。
(1)在①②两海域中,容易出现海雾的是________海域,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分析P地冬季多降水的主要原因。
材料三:2011年3月11日发生在日本东北部海域的里氏9.0级地震,诱发了福岛核电站发生核泄漏事故,放射性物质一部分随大气扩散,一部分随水流出。
(3)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4)某同学说:“至少4月之前,日本的核泄漏不会影响中国。”请分析其判断的依据。(4分)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甲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乙的气候类型为________。
(2)以亚欧大陆为例,甲气候分布于该大陆的________沿岸;根据材料描述该气候特点并说明降水季节分配特点的成因。
(3)河流补给若以雨水为主,甲气候区的河流汛期发生在________季。
(4)从降水和气温的配置关系看,利于大多数农作物生长的是________气候(填“甲”或“乙”),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读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甲、乙、丙的地质构造类型:(6分)
甲;乙;丙;
丙处的地貌类型为,其形成原因是。
(2)若该地区富含石油、天然气,应在甲、乙、丙三处中的处开采合适。
(3)下列各序号所代表的水循环的环节分别是:
①,②,③。
与环节②相符的是
A.塔里木河河水蒸发 | B.高山冰川融化 | C.影响我国的夏季风 | D.黄河水向东注入渤海 |
(4)图中①②③三个水循环的环节,目前人类活动可以施加影响的是 (填数码),具体的措施有: ;(至少说出2个)。
读北半球近地面天气系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按气压状况看,A地为中心,B地为中心。图中A、B处气压中心控制地区,昼夜温差较小的是处,原因是 _。
(2)图中C、D两处中,在未来几天C处即将出现天气,原因是该地即将受到(天气系统)的影响。
(3)E处的风向是风;E、F两地风速较大是地,原因是该地。(3分)
(4)把图中B天气系统水平和垂直的气流运动方向画在答题卡相应的图中(2分)